年味,是有人念的柔情。 方榮 攝
殷海平
小弟早早就跟我商量:“今年把爸媽接到城里來過年,省得年年他們忙前忙后,我們也被春運堵得慌……”這主意倒是不錯,但說服他們卻是件大難事!
剛好年前一個月左右,侄女過生日,小弟以此名義把爸媽接了過來。然后用盡種種理由,想讓他們多待些日子,再忽悠一下就可以留在城里過年了。但爸媽鐵定了不習慣在城里,說過年回去還有很多要收拾和準備。
我知道六十多年的習慣,確實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改變。于是答應送他們年前回去,這些天先在我們這多待幾日,權當提前過個年。
以前在老家,過年大魚大肉,講究一個多。結果我們回去四五天,積攢下來的剩菜,爸媽起碼半個月都吃不完。我常想,當我們散去后,他們得承受多大的心理落差和悲涼?嘴上卻是說著:“你們能回來過年,我們很開心。”所以平時有多節儉,過年對兒女就有多奢侈。
這次我親自用餐餐光盤,又營養搭配的方式,招待爸媽提前過五天“大年”。我說:“都是自家人,不需要像招待貴賓那樣,過度地奢侈。吃的健康吃的營養,才是最好的。”我也給爸媽不斷夾菜,勸他們多喝多吃些。但因為年歲大了,才發現他們的胃口,遠不及當初留給我的年輕記憶。稍微多一些,各種腸胃不適,人很難受。如此幾餐相處下來,我很快掌握了爸媽的食量,并進行了少吃多餐的調整。
那幾日,每天我還會分配一些時間,帶爸媽去逛逛這個城市的公園和部分小眾景點。也感受一下以前看不到的喂養小松鼠,坐一回摩天輪,玩一下孩子氣的跳跳蛙游樂設施……起初爸媽各種拒絕,怕花錢,不好意思,覺得自己是個老人了。但新鮮的事物,帶他們試試,還是臉上笑得美,嘴上直叫:“我都快像個小孩子了!”
誰說不是呢?每一年,是新的開始,給自己嘗試新事物的勇氣,才能保持這種年輕態,曾經我的爸媽也是個“孩子”。只是因為我們,他們不再敢去想。我說,以后還要教你們怎么玩短視頻?怎么拍照?怎么自己坐高鐵……這些都可以學的,剛好趁著過年的空閑,我們才有時間教。像當初他們對我和弟弟的那份耐心,慢慢來,總是可以的。
城里過年,難免要接觸很多電器和智能化的東西。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媽媽乘扶手電梯,她每一次踏上去,都整個人緊張地抖一下,甚至雙腳齊跳,膽小得像個屁大的小孩。但小孩會緊緊地拉著父母的手,而我們往往忽略了去拉住自己爸媽的手。
因為是提前帶爸媽在城里過年,所以那幾天我請了假,有的是時間帶他們在這個城市里轉悠,把每一樣對他們來說都是“新”的設施和工具,全都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們。我知道過完年后,爸媽還是要回到村莊里,有些可能根本用不上,但他們一定會為懂了這么多新事物,而內心無比驕傲和高興的。
也許還會分享給那些前后的鄉鄰,在平時拉家常時,多了很多話題。媽媽可能會說:“激兒他奶奶,你曉得不?城里的馬桶,這冬天居然坐上去是暖和的……”
多好!城里有城里過年的方式,年味沒有小時候的鄉村濃,但對于我們的爸媽來說,卻是全新的體驗。即便他們不習慣住在城里,至少我們應該時常帶他們過來,然后像這樣提前過年一樣,讓他們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