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韻生動的臘水村,嶄新的樓宇層層排列,錯落有致,宛如鑲嵌在酉水河畔的一顆明珠。
創業致富帶頭人查看黑木耳的長勢。
庭院中種上柑橘樹,不僅增添綠意,還可享受果實的美味。
綠意盎然的最美農家,一片生機勃勃。
臘水村羊肚菌種植基地。
張花高速穿村而過,臘水村開啟了鄉村振興加速度。
文/圖 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吳正凱 朱開朗 龍堯
1
“臘水菌珍,香飄茶城;酉水韻味,任君細品。耶!耶!耶!”
2月15日,在全國首檔“村廚”主題鄉村文化美食節“村廚大賽”保靖首站總決賽頒獎現場,摘得此次大賽桂冠的遷陵鎮臘水村羊肚菌隊的隊員們擁簇著獎牌,喊著口號,相擁歡慶。
“這樣的結果有那么一點點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因為我們村有上等的本土食材羊肚菌、土雞土鴨,又有精誠合作的團隊。”臘水村村支書張萬勝滿臉喜色。
能從全縣170多支參賽的村廚隊伍中脫穎而出,臘水村當然是有實力的。
2
臘水村位于保靖縣城東北部,距縣政府所在地約5公里,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由原麻陽、臘水、茶寨三村合并而成。全村11個村民小組分布在保靖大道兩側,緊靠酉水河“百里畫廊”風光帶。碧水蜿蜒繞村,河水清澈見底,魚蝦肥美,河岸植被豐富,翠竹蔥郁,四周群山蒼翠,綿延起伏,張花高速穿村而過。
迎著初春的微風在村中行走,村民的臉上洋溢著甜蜜的笑容,熱情地與我們幾位造訪者打招呼。兩旁綠樹搖曳,花草爭春,沿途一些擦身而過的飛翔的鳥影,給人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臘水村民居因地勢而建,多為窗明幾凈的樓宇,層層排列,錯落有致。部分門廳上的大紅對聯依然顯出新春佳節的喜慶。菜園里綠意盎然,村間道整潔干凈,農家小院美觀大方……過眼之處,心中不由得產生一種莫名的驚訝——如此氣韻生動的村莊,我作為地地道道的保靖人怎么這幾年卻忽視了她的美麗存在。
“來來來,先吃口飯,分享一下我們全村人的喜悅吧。”來到村部,正趕上全村人為這次奪得村廚大賽桂冠聚餐歡慶。
3
“這幾年我們村的變化可大啦。黨的政策好,又有后盾單位的真心幫扶,山水變美了,環境變好了,生活也上了一個臺階。就拿這個路來說,走到哪里基本上都是平整整的水泥路了。”50多歲的村民王大哥對于村里的變化贊不絕口。
時光荏苒,歲月輪換。自美麗鄉村創建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臘水村變化可真不小。新修、硬化、擴寬通組公路20余公里,村民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難堪場景。6個自來水供水點讓村民告別了吃水靠肩挑手抬的歷史,家家用上了安全電和水沖式衛生廁所,也有了供村民茶余飯后娛樂的群眾文化廣場。
“現在村民的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不僅垃圾不亂丟了,大部分人還自覺地對自家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張萬勝指著路邊一戶村民家院子里的花壇說:“這些花花草草都是戶主自覺栽種的。”
4
村子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地理環境優勢,吸引著一些在外的“能人”返鄉共建美麗村寨,村民王松就是返鄉創業者之一。
今年35歲的王松是一個有著創業精神的有志青年,曾經在外販賣過水果蔬菜,開過餐館,跑過近10年的長途貨車。一次經過四川某小鎮時,他被當地人種植的一種菌蓋橢圓形、表面凹坑似羊肚的蘑菇吸引住了,一打聽方知這叫羊肚菌。
隨后,王松查閱大量資料,對羊肚菌有了更深入了解。羊肚菌是世界四大野生名菌之一,和松茸、塊菌、牛肝菌齊名,味道鮮美,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如果種植成功,這一定是一個穩得住、能致富、有前景的種植產業。”心里有了想法,那就得搏一搏,王松堅定了回村創業的信心。
2018年,他回到村里,一邊學習羊肚菌栽培技術,一邊選地、征地,并成立了保靖茶寨羊肚菌專業合作社,開啟了保靖縣羊肚菌人工種植的探索。
5
初試牛刀見成效,勁頭更足奔向前。
2019年,在保靖縣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王松的合作社建大棚,積極探索菌蛙、菌稻、菌菜輪作方式,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帶領當地20余戶家庭成功種植了50余畝羊肚菌。
“新鮮羊肚菌批發價每公斤200元,最低畝產150公斤,我們的產品銷往廣州、浙江、四川等多地。”王松介紹。2020年,合作社羊肚菌產值已達100多萬元,2021年合作社羊肚菌產量1.05萬公斤,實現銷售額145萬元。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
近兩年,王松還把羊肚菌種植基地擴建到清水坪鎮等周邊鄉鎮,帶動周邊村寨300余戶共同發展羊肚菌產業。此外還為縣內毛溝鎮、復興鎮、長灘河鄉及周邊永順、吉首、鳳凰等縣市的80多戶菌農及果農,提供菌種及種植、套種技術服務并回收所有羊肚菌。
除了羊肚菌產業,臘水村還發展了黑木耳庭院種植近100戶,由村委會簽訂保底價收購、技術服務等“聯農帶農”協議,帶動鄉親們增收。王松算了一筆賬,每戶庭院種植黑木耳1000棒,一年春、冬兩季每年可增收4300元。
走進臘水村羊肚菌種植基地,平整濕潤的菌田中,一朵朵傘狀樣的羊肚菌破土而出,胖嘟嘟的,長勢喜人。
“再過半個月羊肚菌就開始采收,今年估計采收、回收30000公斤新鮮羊肚菌,毛收入可接近600萬元。”王松的語氣充滿了自信。
6
因為一道菜,美麗臘水村開始被外人關注。
“這道‘洞庭郡珍’菜品確實味道好得不得了,再配以撈飯,鮮味極佳,口感細糯,獲得比賽第一是必然的。”來自江蘇無錫的張鳳萍現場吃過臘水村參賽菜品后豎起了大拇指。
“這幾天村里時不時會出現一些‘生人’面孔來走玩。”保靖村廚大賽落幕,臘水村逐漸聲名鵲起。
“我們村有這么好的羊肚菌產業,現在又有后盾單位保靖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鼎力支持,接下來村里計劃打造一桌‘洞庭郡珍·羊肚菌宴’菜品,讓更多來保靖的游客都能吃到,享受到我們家鄉的美食文化和美麗鄉村的無窮魅力。”作為臘水村產業致富帶頭人,又是村黨支部副書記的王松,對于村里未來發展有足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