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瀘溪新春燈光秀
璀璨燈光下,瀘溪夜經濟一片繁榮。 團結報見習記者 胡承鼎 攝
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朱開朗 吳正凱 團結報見習記者 胡承鼎
新春佳節,一艘古色古香的游船在瀘溪縣沅水江畔緩緩行駛。船上載滿了各地游客,所經之處,歡聲笑語和喜慶音樂不絕于耳。
在船上,不僅可以欣賞沅水沿岸的秀麗風光,更有大型燈光秀和舞臺劇等節目表演。春節期間的“夜潯瀘溪”游園活動,大受游客和市民的歡迎。
入夜,沅水江畔的株洲路上,滿眼的紅燈籠亮了起來。行走其間,有江風輕拂,體感舒適;有燈光流轉,滿眼光華;有燒烤飄香,令人垂涎。常年旅居外地的楊先生和家人回瀘溪過春節,每天晚上都會在株洲路散步。
“初三開始天氣就回溫了,走在河邊感覺非常舒服。”楊先生說,“我們每年都會回瀘溪過年,今年春節的瀘溪年味最濃,感覺我的家鄉越來越好了。”
為了提升城市“顏值”,增強市民幸福感,瀘溪縣自2023年下半年便啟動了“瀘溪縣2024年春節氛圍營造”系列工作,包括株洲路的燈籠、沅水橋的霓虹等內容,取得了“奪目”的效果。整個春節,瀘溪縣城都沉浸在五光十色的流彩之中。
春節期間,瀘溪縣還重新啟動了“夜潯瀘溪”水上游園活動,吸引不少游客慕名來體驗。
2月14日,農歷大年初五,氣溫回暖,沅水上和風吹拂,河面時有微波泛起,反射著來自江畔的彩光,絢麗如煙花。
吉首市龍女士和男友在這天慕名趕到瀘溪,體驗了一趟“夜潯瀘溪”水上游園活動。船從下游出發,途經沅水大橋,橋上有各色光柱射出。光柱隨著音樂舞動,時而直射江面,染出波光粼粼;時而直達天際,與點點繁星遙相呼應。燈光幻彩,像一個個婀娜的舞者,在江面翩翩起舞。
溯江而上,沿途有各種臨江舞臺,首當其沖的是苗家迎賓鼓表演,璀璨的舞臺上,苗鼓整齊排列,鼓手們揮舞鼓棒,紅色的飄帶如同上下翻飛的紅色精靈,與岸上的紅燈籠相互輝映。伴著鏗鏘的鼓聲,滿眼的紅色愈發喜慶。
途經涉江樓時,忽見燈光大作。樓閣四周的五彩燈光漫布天際,有人聲傳來,原來是“燈光+話劇”創意秀《涉江》正在上演。涉江樓是瀘溪人民為了紀念屈原而修建,也是瀘溪的歷史文化博物館。白天,游客在涉江樓可以看到一位浪漫主義愛國詩人的事跡和詩篇;夜晚,涉江樓則帶領游客走進屈原的內心世界。
“ 懷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屈原行船而至,詠詩懷古,在涉江樓漫天的燈火里,滿懷感慨,表達了對家國的堅定忠誠、面對困境的高潔豁達。
《涉江》的演繹精彩而感人,余味未盡時,游船又行至下一舞臺,那是瀘溪群眾感黨恩、慶豐收的傳統民俗“五谷神”表演現場。行不多遠,來到十里畫壁的“盤瓠辛女”燈光秀,絢爛的燈光映照在山壁之上,別有一番風味。
“夜潯瀘溪”一個小時,龍女士意猶未盡。“既嘗到了瀘溪的特色小吃,又欣賞了好看的燈光秀。”她說,“更重要的是領略了瀘溪縣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正是我們年輕人需要了解和學習的東西。這趟沒有白來。”
滿城流光照畫壁,一江春水惹游人。據統計,春節期間,該縣文旅市場強勁增長,沅水畫壁景區共接待游客7萬余人次,同比增長67.93%。
“我們要繼續講好氧城瀘溪的故事和激活流淌的風景這篇‘水文章’,將瀘溪縣山水風光和民俗風情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不斷開發新的特色和亮點,把瀘溪文旅事業推上一個新的臺階。”瀘溪縣全域旅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石云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