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昌兵 向映雪
天剛麻麻亮,保靖縣毛溝鎮上已經很熱鬧了,人群熙熙攘攘。清晨,人們的忙碌就像一首扣人心弦的交響樂,有著屬于小鎮趕集獨特的旋律和節奏。每一個路口都有人行色匆匆走過,他們都爭取趕在這“重要的一天”為自己生活而努力。在這個繁忙的早晨,外縣甚至外?。珳湘偟靥幭嬗迩〗唤缣帲┑臄傌満捅镜馗鞔宕迕?、集鎮上的商戶等,早已經整整齊齊擺放好了東西,如新鮮水果蔬菜、土雞蛋、豬牛羊肉、雞鴨魚和各種副食品琳瑯滿目,當然,也少不了許多傳統手工商品,例如:手工制作的竹掃把、籮筐、雞鴨魚籠、金黃的油粑粑、粗米粉,一塊塊熏制的臘肉,還有很多不勝枚舉的但存在記憶里的“好”東西,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饋贈和農民辛勤勞動的智慧結晶,引得人們紛紛駐足。毛溝鎮農歷臘月廿六,是農歷年中最后一次趕集(在湘西也稱之為趕場),也是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熱鬧的趕集日,因為這次趕集后大家忙著過年,迎接新年的到來,短時間內就不會有趕集了。
有人說,“年味兒”不是從除夕那天開始的,而是從辛苦忙碌置辦年貨開始的,因此當天購買年貨也成為家家戶戶的重頭戲,大家都精心挑選準備著年貨。步履匆匆的人們穿梭在集鎮街道上、農貿市場里,人們的談話聲、攤販的吆喝聲還有小孩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從每個人臉上洋溢的微笑和人們的交談中,我感受到了年味,人們將幸福、快樂、滿足寫滿臉上、藏進了心田,記憶里的年味兒是吵鬧擁擠的、絢麗多彩的、味美可口的、團圓期盼的,是人們趕著回家過年的急切心情。
年味兒是絢麗多彩的。在小鎮趕集也有很多衣服、鞋子賣,不像縣城商場里,劃分區域,有各色各樣的品牌服飾和鞋類,在這里售賣,大多都是搭建一個臨時帳篷,一排排的掛起,喜歡哪件就讓老板給你取哪件,沒有品牌貨,大多都是比較接地氣、物美價廉的衣褲和鞋子,少了很多花里胡哨的經營模式,更多的是體現出一種物美價廉和實用。集市上的紅“?!薄皣帧弊殖啥?,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年味濃濃、喜慶十足,“紅糖”在年貨袋里裝的滿滿當當。
年味是味美可口的。當天去趕集的人們大多是不吃早餐的,起得很早沒時間吃,而更多是為了去集市上吃碗粉面和油粑粑,很多返鄉回家過年的人都說,家鄉的粉面就是比外面好吃,在他們心中,家鄉的美食是有特殊“味道”的。穿行在街道上,時不時會聽見“砰”的一聲,嚇得周圍的人們一哆嗦,傳統手搖爆米花就此出爐了。油粑粑作為本地的特色小吃,深受人們的喜愛,在賣油粑粑的攤位上,油鍋冒著滾燙的熱氣,鐵架上堆滿了剛出鍋的油粑粑,餡兒有辣椒的、有酸菜的和少部分包肉的。用鐵鉗將油粑粑在鍋里來回翻轉,十幾秒的時間,金黃色誘人的油粑粑便出鍋了,香味四溢,讓人垂涎欲滴?!疤呛J,賣冰糖葫蘆?!弊鳛樾『⒆樱呛J是趕場時哭著都要買的吃食,經常會看見孩子們一手拿著冰糖葫蘆一手牽著氫氣球路過,邊跑邊吃著糖葫蘆,那模樣和小時候的自己如出一轍。
在中國人所有的節日里,春節永遠是最有“味道”的,它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儀式和習慣”,更是一種文化生活的標志。而趕集的“魔力”不僅僅在于各式各樣、琳瑯滿目、堆積如山的商品貨物,而是存在于人們腦海中的寶貴記憶,更是農村傳統習俗、文化印記的一個重要形式和載體。在這辭舊迎新之際,辛勞忙碌了一年的人們, 那天都會開開心心地去趕集,熱熱鬧鬧地置辦年貨……這就是過年,是屬于每個人心中那無法忘記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