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的激情
今夜無法入睡
龍?zhí)ь^
接龍舞
采楠竹
筑鋼火
扎龍燈
祭龍神
沖出火海
文/圖 向民航
在湖南湘西只要提起吉首市馬頸坳鎮(zhèn)的鋼火燒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馬頸坳鎮(zhèn)地處湘西腹地,與保靖、古丈兩縣相鄰,是一個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這里山水瑰麗奇特,民風(fēng)彪悍淳樸。每至元宵佳節(jié)就有著“燒龍”的習(xí)俗。傳說“燒龍”能避旱災(zāi),求得豐年。據(jù)已故的馬頸坳鎮(zhèn)溪馬社區(qū)老藝人龍平才生前介紹,馬頸坳“燒龍”已有兩三百年歷史了,每年的正月十二、十三、十五為正燈,都要舉行“燒龍”接燈活動。
“燒龍”之前,首先要請當(dāng)?shù)亟橙嗽垷簦垷舫省爸弊中危虚g為簡形,稱“二簡”,彎彎曲曲,能點燈,龍頭高昂稱“惡頸龍”。其二,砍楠竹,筑煙花;以炭、硝、硫磺、生水末等原料配制,即硝約十分、硫磺二分半、木炭、生水末各一分半,佐以朱砂、包谷燒酒,這樣配制而成的煙花在“燒龍”時不僅會噴射出一蓬蓬深藍色的花蔓,而且還夾雜著濃郁的酒香,使舞龍人一下興奮起來。其三,就是“請龍”,包括祭龍和接龍。元宵佳節(jié),每家每戶在堂內(nèi)祭拜完祖神以后,就在門外擺一張大桌子,盛上香米利食及煙、酒、糖果迎接龍燈的到來。
馬頸坳的“鋼火燒龍”以驚險、刺激、狂放而著稱,遠(yuǎn)近聞名。
記得2022年的元宵節(jié),我早早的用完年夜飯,就背上數(shù)碼相機,裝上一個短鏡頭,去馬頸坳觀看、拍攝鋼火燒龍。
車剛至馬頸坳鎮(zhèn),天已開始黑了下來。這時,只見四五條長龍在眾鄉(xiāng)親的擁簇下,敲鑼打鼓,沿著環(huán)形的公路涌入鎮(zhèn)政府的坪場前,百十號舞龍的漢子,赤著上身,帶有十分的酒意不停地?fù)翕摗⒋蚬摹⑶弥癜濉⒑劝葻疲€有吃酸蘿卜片。這時,舞龍的頭人以點火為號,將竹筒煙花引信點燃。一時間,坪場內(nèi)爆竹聲、鑼鈸聲大作。只見五條彩龍上下翻滾,龍燈見火性起,直撲火筒。耍龍人赤裸著上身,用草帽、頭盔罩住頭部,迎著“撲撲”的鋼花,逐火起舞。有的作龍騰、虎躍或鳥獸叫,“要煙花啊!要煙花……”吆喝聲響徹夜空……我舉起相機,追逐著舞龍者“咔嚓咔嚓”不停地按動快門,拍攝著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突然,一筒煙花從燒龍漢子的竹夾子上掉落在地,在我腳邊不遠(yuǎn)處“嘭!”的一聲炸開了花,煙花濺起,濺得我滿地亂跳,“唷呵呵!唷呵呵!”不停地拍打著濺落在身上的煙花,招來了觀眾的一陣嬉笑。我摸了摸散落在頭上和頸中的煙花粉末,覺得火辣辣的,頭發(fā)也有一股燒焦味,好驚險的一幕!
的確,馬頸坳燒的是“火龍”,筑的煙花藥料足,火勁大,噴出的火焰足有丈余。不到半個時辰,那竹紙糊的彩龍被燒得只剩下個竹篾和骨架了,龍皮被燒得七零八落,從龍頭到龍尾全靠兩根繩索拉起。這時候,那四處飛濺的鋼花,只有在光著膀子的舞龍人身上飛瀉。馬頸坳漢子,生性剛、勁、猛、烈,其祖祖輩輩、年年月月,盼的就是那火紅的鋼花,燒掉往日的邪氣、晦氣,燒來一年的旺氣、一身的陽氣、正氣和未來的光景。因此,凡是鋼花所到之處,無一人避讓,都爭先恐后地?fù)頂D到鋼花濺落的地方淋浴。
離開了鎮(zhèn)政府坪場,舞龍的人穿過一條寬不過三扁擔(dān)寬的老街,直奔溪馬橋下。這時,有人在喊:“龍洗澡了!龍洗澡了!”有人吼道:“洗個球!龍燈燒得只剩下兩根筋了。”“快!舞過河去!”
帶著山里人的野性和粗獷,一群赤膊的舞龍漢子,你拉我扯,一陣吆呵聲直插對岸,穿街過巷,所到之處,到處都是歡呼的海洋。等舞龍人走過,地下廢棄的煙花竹筒像炮彈殼一樣,撒滿一地……
俗話說:“舞龍辣皮,燒龍辣心。”這些年來,馬頸坳農(nóng)民大搞蔬菜、茶葉、林果開發(fā)和鄉(xiāng)村旅游等,手頭有了錢,煙花做得越來越大,燒得越來越火。賜給舞龍人的紅包是脹鼓鼓的,連香煙也是由硬殼變軟殼……難怪舞龍的人個個喜笑顏開,舞起龍頭沖進居民家的堂屋里一拜就是幾道人浪。“恭喜發(fā)財!明年又來!”這樣的場景一直要延續(xù)到午夜……
第二天,舞龍人將散架、殘余的龍燈架子集中在溪馬河邊一把火燒掉,謂之“龍歸大海”。這時,大伙兒高高興興地聚集在溪馬橋上評頭論足,大塊的吃肉,大碗的喝酒,憧憬著新一年的開始……
2021年12月,湘西鋼火燒龍習(xí)俗被列入湖南省人民政府頒布的第五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