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溪畔、山頂、集市都是他們的舞臺。 受訪者供圖
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吳宜芝 團結報特約全媒體記者 吳東林 通訊員 黃文淵
山風帶著涼意,裸露的樹丫覆了層薄薄的冰,雞鳴伴隨著狗吠流向遠處的深藍……2月27日,經過烏巢河大橋,穿過冒著嫩茬的稻田,爬過古老的小石橋,“苗人三蠻”樂隊的根據地終于找到了。
那是深藏在鳳凰縣臘爾山鎮駱駝村的兩層村居。房子建在溪水邊,房梁上懸掛玉米,火塘上熏著臘肉,大門右邊,一串燈籠微微擺動,左邊,一把吉他守望村莊。
“組建樂隊后,我們把這座荒廢的老宅租了下來搞創作。”根據地取名“三蠻村”,是樂隊的音樂烏托邦。成員4人白天在院子里創作、拍視頻,晚上就圍著火塘直播。
說起來,樂隊的成立似乎是4人脫離既定軌道、躍入曠野的嘗試。
成員中,年齡最大的32歲,最小的26歲,分別來自鳳凰、花垣兩縣3個不同的苗寨,因為對音樂的熱愛而相識相交。
2022年,又因為這份熱愛,外號“石頭”的水電工石吉昌、外號“牙膏”的屠夫龍巖華、外號“五子”的道士吳金伍和外號“阿坤”的種植戶龍和坤為著音樂聚到一起。
準備成立樂隊那會,他們想去西藏,去曠野和自由里“流浪”。
直到2022年9月的一個傍晚,4人爬到鳳凰縣最高點“紅石林”,看到大山里舒展蒼茫的景色,又蹦出了新想法——先這個地方做一場新樂隊的直播首秀!
趁著夜色,他們把設備搬到山上。準備好時,朝暉暈染天際,他們以此為背景直播,原本3000粉絲的直播間一下子涌入幾萬人。
“湘西也是曠野,我們要用自己的文化,唱出自己的鄉愁。”那天之后,4人注冊了“苗人三蠻”抖音賬號,做低頭耕種、抬頭唱歌的“音樂守村人”。
音樂直播,于村民而言,是件新奇事。
“背著吉他出去直播,村民還以為我們是去釣魚的。”五子說,剛開始,常有村民躲在直播室外觀察他們在做什么,甚至覺得很“瘋”。
實際上,講著苗語,身著苗服的他們,又給人一種剛從田地里回來的踏實感。
農忙時,他們會回田里耕種,累了就往田埂上一坐,就著田野的風和生靈萬物躁動的聲響,唱起歌來;雨季時,他們站在車的頂棚,在雨氣氤氳的群山深處唱了那首原創歌曲《喊山》;夜深人靜時,他們圍著火塘,寫生活、唱生活,懷著對土地本能的感激與新奇,把苗語、苗族習俗融入流行歌曲,創作出《甩粑粑》《阿媽》《阿三趕場記》《四面環山》《大明》《仙紅》等10多首原創歌曲……
在他們的直播和作品里,湘西的美是七彩的,像一只萬花筒。
流淌的烏巢河、清透的天空、質樸的村民及不息的民俗風情……通過音樂,他們在湘西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古老隔墻上撬開了一個窗口,一邊是好奇的探望,一邊是驚喜的沖破。
“有粉絲不相信這么美的地方是真實存在的。天氣好時,還有粉絲尋到村里并住下來,感受苗寨生活。”石頭說。
去年底,樂隊收到抖音團隊的邀請,辦一場屬于臘爾山老百姓自己的過年晚會,作為中國文化館協會和抖音直播發起的“我要辦村晚”活動的首場。
“點子是大家一起想的,節目是向鄉親征集的,鄉親都想出個鏡、露個臉,前前后后一起準備了2個多月。”石頭分享,1月20日,農歷臘月初十,臘爾山“村晚”開場,主題為“我在家鄉‘蠻’好的”。
開場曲目《甩粑粑》是樂隊根據苗族接親習俗改編的歌曲,樂隊成員還在現場甩起了糍粑;老人披上舊被單改的披風表演舞獅;苗族妹兒盛裝秀的道具是簸箕、鋤頭和籮筐……整場活動抖音直播線上觀看人數超過780萬。
事實上,“村晚”前不久,樂隊參演了央視《星光大道》和湖南衛視《我想和你唱》兩檔綜藝節目。小火一把的他們,還收到了外地音樂公司拋來的橄欖枝。
眼看有機會躍出“農門”走出去的4人,卻選擇用深沉豐厚的吟唱讓湘西“出圈”。
“今年我們打算出原創音樂專輯,讓更多人知道,在家鄉也蠻好的。”牙膏話鋒一轉,眼下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村里還有豬等著我去殺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