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吳宜芝 龍堯 楊賢清
暮春,走進鳳凰縣阿拉營鎮黃合社區,一眼便見到鳳凰宇翔家庭農場。農場很好找,一個兩層的標準化廠房和兩棟矮小的木屋矗立在大片農田間,房屋前獼猴桃種植基地生機勃勃。
“紅心獼猴桃授粉不到10天就掛果了。”在紅心獼猴桃種植大棚里,農場主秦方宇正開心查看獼猴桃長勢。
今年34歲的秦方宇,靦腆愛笑,喜歡“搗鼓”詩歌。出生時,由于意外導致小腦殘疾,走路一瘸一拐,講話也很吃力,現為4級殘疾。
從上學起,秦方宇就認為,把自己當普通人,才能活得像普通人。
高中畢業后,他用父母資助的6000元夢想基金,從擺攤開始,做起手工藝品批發生意,賺了人生第一桶金。后來還在鳳凰古城里租了個兩層店面。他用自己的努力對不公命運反擊到底。
父親秦世峰是干部,是種田“老把式”,還是獼猴桃種植“土專家”,退休后,總想回歸農村,追尋自然生活。在備受歧視的童年里,秦方宇也渴望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果園,干成一番水果事業。
一拍即合,何不試試回家發展?
他們要回家種地,做“新農人”,種中國的奇異果——獼猴桃。
2014年,秦方宇用7年打工、經商積累的資金在黃合社區流轉土地,聘請已退休的父親秦世峰為技術指導,母親周克箭為助手,一家人共同發展了30余畝米良一號獼猴桃。
“米良一號獼猴桃產量高,不愁銷路,但市場價低,每畝產值不到4000元。”前幾年,秦方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果園里,但產值一直不高,久久不能回本。這令他不得不思考轉換“賽道”。
“新農人”得有新思路,高品質、差異化競爭才能爭奪市場。
為提高產量和品質,2019年起,秦方宇與父親一邊擴面,一邊堅持品改,先后多次到陜西、四川等地考察學習,把學到的先進技術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先后進行了避雨栽培、品改提質、陪扶枝等技術試驗,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現在農場共品改了紅心獼猴桃百余畝,每畝產值最少能達到2萬元。”秦方宇說,父子倆還不斷實驗、總結,提出“四個堅持”經驗,為防治“獼猴桃癌癥”——潰瘍病提供新思路。
為實現“種最好、最安全的中國有機水果”這一目標,他們每年都會前往河北邯鄲購買羊糞當有機肥,提高獼猴桃的品質口感。并專研兩段種草技術,提高獼猴桃種植土地的有機值。農場產品質量2020年獲得國家綠色認證。2021年,秦方宇被授予“湘西州優秀新型職業農民”榮譽稱號。
產業漸成規模后,秦方宇還注冊了鳳凰綠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形成“獼戀鳳凰”商標。公司現有“鳳凰三農獼猴桃專業合作社”“鳳凰意安紅心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宇翔家庭農場”,并牽手5戶農戶入股加盟,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短短幾年,農場已成為省農科院獼猴桃潰瘍病防治試驗點、湘西州科普示范基地、鳳凰縣高品質紅心獼猴桃核心示范基地。公司基地年吸納就業人員61人,年務工費支出達30余萬元。
與此同時,公司還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和社區,帶動幫扶建檔立卡戶44戶150人,其中長期務工的殘疾人5人。
“未來很美,路還很長,我還有夢。”秦方宇說著,話語中充滿了土地的溫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