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滕佳 彭博
智能化防疫電梯按鍵、多功能補光筆、智能輸液助理……你能想象這些創意作品都是出自于小學生之手嗎?
在吉首大學師范學院附屬小學的“創客”教室里,每天中午,都會有一群小小“創客”在這里激情創作、自由創造,將他們的美好想象化為現實。
這間教室里,不僅有讓孩子們愛不釋手的數字化工具,還有他們最喜歡的田方見老師。
今年50歲的田方見扎根教育一線已有26年,從最初的信息技術教師到現在的創客教育教師,用田方見自己的話來說:“身份沒變,但教學更具創新性和挑戰性了。”
2017年,循著互聯網時代的脈搏,在田方見的建議下,吉大師院附小“創客”教室建立。
對于“創客”這項新課程,孩子們躍躍欲試,卻又有些羞于表達。見此,田方見鼓勵孩子們有時間就來“創客”教室“玩”,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些簡單的手工品。
“‘玩’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實踐。玩手工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構建立體空間,了解空間架構。還可以在制作中讓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田方見說。
“田老師,我能來‘創客’教室‘玩’嗎?”
“田老師,我想創造一個智能水壺,你能幫助我嗎?”
……
漸漸地,來“創客”教室“玩”的學生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簡單的手工制作,到后來學習Scratch創客編程,從最初的無意而為,到如今慢慢開啟“創客”之門。在這里,孩子們不僅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還與創造力相結合,創造出一個個屬于他們的“小奇跡”。
“創客教育就是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想法,重視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在玩中學,在玩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回想起孩子們在“創客”教室里第一次制作的手工作品,田方見感慨道:“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得到了釋放,創造力也隨之迸發。”
為了助力學生實現創客夢想,田方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無論是“線上”“線下”,還是參觀考察,每次學習之后,田方見便迫不及待地把新學到的科學技術教育信息分享給每一位年輕教師和學生。
同時,田方見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構建了全方位的數字化教育環境。
“我們通過umu互動教學平臺,將原本抽象的知識點以更直觀、更互動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學生們也可以在平臺里提交自己的編程作品,提出疑惑,與老師一起探討交流、解決問題。”田方見介紹說。
在“創客”教室里,田方見與孩子們一起學、一起做、一起玩、一起探討、一起創造,互通有無、彼此尊重。
這里沒有老師,有的只是共同學習創造的合作伙伴,以及將想法變為現實的力量。在這里,田方見與孩子們一起編寫了“大魚吃小魚”“奪取蠟燭”“編程計算圓周率”等Scratch應用程序,一起創作了“智能化防疫電梯按鍵”“多功能補光筆”“多功能學生手表”等科技作品。帶著孩子們的夢想,田方見和小小“創客”們參加了多項全國、全省科技類賽事,獲得國家級獎項3個,省級獎項24個。
“參加比賽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參賽回來后,學生們會把他們的所見所聞分享給身邊的同學,從而激發更多孩子的求知欲。”田方見說。
“仰望星空,實現夢想。”田方見把這句話送給每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愿每一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出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