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網5月15日訊(向翔)近年來,龍山縣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通過深入探索“支部帶群眾、二產帶一產、強村帶弱村”的帶路模式,探出了一條農業增效、集體增收、農民受益的“新路子”。
以“支部帶群眾”,探出集體經濟“動力之路”。探索建立“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397個村(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引領作用,指導幫助村級產業發展,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添動力”。內溪鄉伴住村充分利用村里閑散土地資源,建設羊肚菌種植示范基地,今年來共建設52個羊肚菌大棚,每棚產鮮貨55公斤,每棚經營性收入可達3600元,預計今年村集體經濟可增收20萬元。
以“二產帶一產”,探出集體經濟“活力之路”。近年來,各村“兩委”立足產業基礎,以工業帶動種植業的發展模式,大力加強“村企合作”,走出一條村集體經濟兩產融合發展之路。洗洛鎮依托本鎮加工企業,著力打造百合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截至目前,該鎮種植百合1.6萬余畝,與13家百合加工廠合作,每天可加工鮮百合15噸以上,百合成為洗洛鎮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定心良藥。
以“強村帶弱村”,探出集體經濟“引力之路”。積極探索“強村帶弱村”的發展模式,突出區域聯動發展優勢,促進村集體經濟建設連成片、抱成團、攥好拳。苗兒灘鎮紅光村的生豬產業是該鎮發展村集體經濟的龍頭產業,鄰村民主村通過和紅光村“賒借豬苗”,學習種豬育種、生豬屠宰的經驗,今年來該村生豬產業年出欄3500頭,帶來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從以前的產業薄弱村發展成如今的產業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