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龍山縣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曾令亮
團結報特約全媒體記者 胡域 通訊員 彭艷麗
5月15日早上8點半,長沙市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機器開始嗡嗡地運作。歷經3個半小時,龍山縣第二小學“00后”教師曾令亮完成了131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的采集,為重慶去年7月剛出生,現患血液病一兒童帶去“新”生希望。
恰逢中國紅十字會成立120周年之際,他成為全國第17547例、湘西州今年第10例,龍山縣第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當天,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管理中心、州紅十字會、龍山縣紅十字會等機構相關負責人赴現場慰問。
“血液可以再生,但生命只有一次,多做些有意義的事,也是為社會做貢獻了。”曾令亮這樣分享。
曾令亮出生于2003年,龍山縣石羔街道猛洞村人,2023年6月畢業于吉首大學師范學院,同年9月進入龍山縣第二小學教書。2023年3月21日,吉首大學師范學院開啟一年一度的獻血活動,他毫不猶豫地參與了獻血,并報名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
2024年2月29日,接到省十字會工作人員電話,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出生不久的求助白血病患者初配型結果相合。面對這個能夠挽救他人生命的重要時刻,他毫不猶豫表示愿意捐獻。其父親也表示支持。4月2日,曾令亮的5ml的血液樣本進行高分辨檢驗。4月23日,體檢通過,符合捐獻條件。
據曾令亮回憶,5月15日早上8點左右,他躺在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床上,手臂上插著采血管,細長的血液輸送管連接著他與血液分離機,開始了造血干細胞采集。到中午12點左右,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
“捐獻的時候我其實是不緊張的,整個人也很放松,就只在最后一小時感到身體有點麻木,手微微刺痛,其他都沒有什么問題。”曾令亮說,捐獻之前,到醫院提前打了動員劑,提高了身體內的造血干細胞成分,按照醫囑飲食,保持休息充足,所以整個捐獻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