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張衡 通訊員 張昭瓊
“我孫子自從成為一名少先隊員以來,變得更自信了,學習也更為主動。去年,他在第一學期期末測評中獲得了A;現在,進入第二學期,他不僅與同學們相處得更融洽,還經常主動要求參加各種課外活動。”5月13日,在保靖縣人民醫院兒童保健康復中心,該縣某小學學生小郭的奶奶高興地向康復治療師劉慧分享著自家孩子進步的喜悅。
原來,2020年,在小郭4歲時,他的媽媽才發現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具體表現為吐字不清、發音中斷,語言詞匯量較少,對于復雜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弱,常常無法表達完整的句子,不能理解他人的意思。往后,小郭在接受診治的一段時間內,其家庭因經濟壓力,父母無法跟隨陪伴,都是由奶奶帶著他往返于省、州各大醫院診治,小郭也因此逐漸變得更加內向、沉默。
2023年4月,在家人為小郭成功申請到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后,他開始在保靖縣人民醫院兒童保健康復中心就近接受康復治療。其家庭以前面對的困難也都一一迎刃而解,不僅小郭可以享受到康復訓練補助,其家長既能陪伴孩子參與康復訓練,而又不耽誤工作。
“當初,小郭初診為‘發育遲滯’,尤其是詞語發音不清楚,說話不流利,邏輯思維混亂,認知理解、記憶、注意力都差。”劉慧介紹,該康復中心根據小郭的情況制定了“個性化”康復訓練方案,涵蓋語言、認知、社交及感統訓練等。同時,康復師還通過指導小郭家長和根據他在學校就讀的具體情況,采取“醫+家+校”相結合的模式開展綜合治療。
2023年8月,小郭通過4個月時間的康復訓練,他的語言表達、敘述能力、認知理解力與邏輯推理能力基本達到同齡兒童水平。2023年9月,小郭順利入讀普通小學,在校期間,他能正常地與同齡人社交互動,能很好遵守游戲規則,流利地敘述簡單的故事情節。2023年10月,小郭因在校表現優秀,成為一名少先隊員。
“非常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我們也將繼續配合醫生的治療計劃,幫助他更好地融入社會。”小郭的奶奶說。
據了解,保靖縣人民醫院兒童保健康復中心自2023年獲批“保靖縣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服務機構”以來,該康復中心已有117名兒童返縣治療并被納入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不僅切實減輕了殘疾兒童家庭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這些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也得到明顯提升,其中有不少人順利入讀了普通幼兒園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