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紹生在紅心獼猴桃基地察看果實品質。 圖片由鳳凰縣老科協提供
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童光麗 龍文玉 石琦 石流 通訊員 田景明
編者按
鳳凰縣科技工作者、中級農藝師石紹生一生服務農業、扎根農村、牽手農民,致力于農業實用技術推廣運用,將科技論文寫在田間地頭,讓科技成果惠及一方百姓,為鳳凰縣獼猴桃等特色產業發展“傾心獻技”。他專注技術攻關,退休不褪色,情系民生,永葆初心,無私奉獻,直至一息尚存的生命最后時刻。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本報今日起推出《小石工 大情懷》系列報道,講述石紹生的感人故事,敬請關注。
“唱紹生,想紹生,一心一意為民生,千家萬戶送技術,田間地頭寫人生。農家種了獼猴桃,崽女讀書冒(不)用愁。產品好吃又賺錢,幸福生活在后頭……”5月15日,在鳳凰縣落潮井鎮落潮井村紅心獼猴桃協會基地里,會長吳正國再次唱起這首他在靈堂為石紹生而作的山歌時,潸然淚下,依然難掩悲痛之情。
室外成片的獼猴桃園里,掛滿了果實,一個個小小的、青青的,或擠成一團團,或擁成一簇簇,在陽光下滋長,預示著今秋又是一個豐收季。可是,此番景致,那個讓這里重現生機、名叫石紹生的農業技術顧問再也看不到了。
兩個多月前的3月11日,鳳凰縣老科協原農業技術顧問石紹生,因心功能衰竭,生命戛然而止,永遠定格在69歲。
得知消息的鳳凰縣獼猴桃種植戶、育苗戶,紛紛前往陵園悼念。近兩個多月來,種植戶們還聚在微信群,以各種形式悼念他們愛戴的“石工”。有人寫詩,吟誦“都說你是一棵樹”;有人作歌,唱著“懷念石工”;有人做視頻,再現石工為民日常。畫面中的他身材敦實、臉龐黝黑、樸實如農,卻自帶迷人光芒……
“他救活了我這塊園,救活了縣里的紅心獼猴桃產業!”情緒稍稍平撫后,吳正國說,種植戶們都為失去這位“鳳凰縣紅心獼猴桃的技術靈魂人物”而痛心、惋惜。
吳正國所在的落潮井村,是鳳凰縣較早大面積種植紅心獼猴桃的村子。2008年吳正國任村支書時,便與時任縣農業局技術員的石紹生打交道。他們與相關部門一道用科技和汗水澆灌出了“鳳凰紅心獼猴桃”金字招牌,聲名在外。輝煌時期,該村紅心獼猴桃成主打產業,達3000畝,人均一畝半,人均年收入達四五萬元。紅心獼猴桃名副其實成了村民脫貧致富的“黃金果”。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2014年一場冰雪災害之后,獼猴桃樹病了,且病得還不輕。這病叫“獼猴桃潰瘍病”,百度百科對其定義是:“一種嚴重威脅獼猴桃生產的毀滅性細菌性病害”,業內形象地稱其為“獼猴桃的癌癥”,可防但不可根治?!爱敃r大家對這個病連名字都沒聽過,何談防治!”吳正國說,望著一片片被毀的果園,他和村民們既痛心又無助。
與此同時,廖家橋鎮、阿拉營鎮種植戶的果園里也相繼出現了獼猴桃潰瘍病。到2016年,演變成全縣獼猴桃產業的毀滅性災害:30000多畝的紅心獼猴桃大面積毀園,僅零星剩下1000畝左右。鳳凰這個獼猴桃產業大縣面臨著嚴峻考驗,產業前景迷茫。
這一“產業災情”引起了鳳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2016年縣里下大決心恢復這一產業,決定由鳳凰縣老科協和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牽頭成立技術攻關小組,集中力量攻克獼猴桃潰瘍病防控難關。
當時,從鳳凰縣農業農村局退休的石紹生,懷著“讓百姓繼續能找得到他”的想法,加入到縣老科協繼續發揮余熱,為產業發展賦能。石紹生在水果產業技術推廣服務一線打拼了幾十年,經驗豐富,技術過硬,工作嚴謹,被大家一致推選為技術總負責人。已是花甲老人的石紹生,不顧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纏身,毅然挑起了這副“千鈞”重擔,帶領著團隊攻堅克難……
他們“入病區”調研座談,“走出去”考察取經,把專家“請進來”論證,最后敲定:試行紅心獼猴桃大棚避雨栽培管理、“三段式”嫁接育苗技術。同時,增施有機肥、適時修剪、加強生物防控、必要的藥物預防等措施,實施綜合防控。
這一“方案”得到省老科協的高度肯定和經費支持。2019年,項目率先在落潮井村種植戶向玉庭處試點。2020年,在阿拉營鎮黃合社區秦世峰處試點;2021年,在廖家橋鎮菖蒲塘村試驗示范。
2020年冬,石紹生手拿剪刀,與三名同事一起,花兩天時間完成了秦世峰處果園的提質改造,高位換接上新引進的“金紅一號”紅心獼猴桃接穗。為找到最佳接桿長度,石紹生開展了近一年的精細試驗對比,最后發現接桿在一米左右的樹枝長勢最好,收成也最好。而為了觀察記錄病蟲害情況,他不顧酷暑和蚊蟲叮咬,深夜還蹲在獼猴桃園里,打著手電筒觀察……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基地的紅心獼猴桃樹生長壯實、枝繁葉茂、碩果累累,試驗示范喜獲成功。這種高位換接,在低海拔地區甚至不需大棚栽培,減少了投入,縮短了時間,卻增加了效益,即“頭年冬換接,第二年掛果,第三年盛果”,每公斤市場價高達30元—40元,經濟效益較原來翻了三番。
2021年,試驗示范成果在全縣推廣運用開來。
隨之,無數被毀掉的紅心獼猴桃老園恢復生機。向玉庭的紅心獼猴桃園活了,吳正國的果園活了,落潮井村100多種植戶的果園活了;千工坪鎮新坪村龍生江的果園活了;廖家橋鎮鴨堡洞村楊征兵的果園活了……
截至2023年,鳳凰縣紅心獼猴桃恢復發展到1.5萬畝,掛果面積1萬余畝,產量1.5萬噸,產值4.5億元,受益農民超過4萬余人。
2022年,鳳凰紅心獼猴桃因品相口感俱佳和無公害,經國家相關部門審核獲批中國地理標志產品;2023年,該縣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紅心獼猴桃之鄉”“獼猴桃產業強縣”兩項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