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紹生(前排左一)在獼猴桃果園為種植戶現場授課。
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童光麗 龍文玉 石琦 石流 通訊員 田景明
用心用情、專注做事是石紹生的“座右銘”。
石紹生對種植戶的事特別上心。在鳳凰縣老科協當農業技術顧問的9年里,他開通了技術服務熱線電話,創建了四個微信服務群,主編了《鳳凰縣獼猴桃栽培技術培訓教程》,想方設法幫種植戶解難題。每當種植戶遇到難題時,一個電話和信息過來,他都會耐心而詳細的解答;電話說不清楚的、種植戶弄不明白的,他就到田間地頭示范,手把手地給予指導,直到種植戶掌握了技術要領,哪怕服務到深夜也毫無怨言。
2023年8月的一天,石紹生和縣老科協技術員田世友、滕華濤一行三人,到阿拉營鎮黃合社區宇翔家庭農場獼猴桃園完成“把脈問診”,還來不及吃午飯,便趕往廖家橋鎮鴨堡洞村。因為那里的種植戶楊征兵打來電話,說情況比較急,許多種植戶聚在家中等他。下午一點多鐘到達鴨堡洞村后,石紹生便馬不停蹄地一戶戶、逐塊園子去察看。
忙到下午6時,還差一戶叫段周英家的果園未到。而此時,石紹生午飯還沒吃,再加上去段周英家的果園還要走一兩里路,滕華濤便對石紹生說:“你血糖高,沒吃飯, 等下會心慌、頭暈、渾身發軟,今天就算了。”
石紹生卻講:“來了,還是要去看。”于是幾個人餓著肚子走到了段周英的獼猴桃園,忙完離開時天已漆黑。而今,談及此事,這個因丈夫外出務工而在家艱難“理園”的當事人,講著講著眼眶就濕潤了。
“他和我們是肉粘(nia)肉的感情!”落潮井鎮落潮井村紅心獼猴桃協會會長吳正國這樣形容石紹生對他與種植戶的感情。兩人打交道19年,亦師亦友亦親人。獼猴桃基地一年四季如何管理,石紹生總是及時提醒,接到求助電話都會及時趕來察看。吳正國說,可以毫不夸張地講:“園里的每一根枝條他都摸過,每塊田里都有他踩過的腳印。”吳正國給石紹生的電話備注是“石大”。“大”者,苗族群眾對“大哥”的尊稱也。吳正國已將石紹生視作血肉至親。
采訪中,吳正國回憶了三個令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石工的“小故事”。
——2023年5月的一天,果園的部分枝體出現干枯死亡現象,吳正國立馬打電話給石工。石工答復:“現在有事,等一下,下午來。”當天下午,一輛吉首牌照的出租車開到了基地。吳正國正感到奇怪時,下車的石工拉起他就直奔基地忙碌了。石工還將病枝條剪了四小截裝好,說要帶回去研究,過幾天答復。直到后來,吳正國才知道,石紹生因心臟病在州人民醫院住院,醫生要他安心治療。不想剛住了三天,病情稍有好轉,他一接到電話,就偷偷跑出了醫院,打著出租車直奔吳正國的基地了。
——過了幾天,石工果真給吳正國來電,說是獼猴桃潰瘍病,并趕來現場教他如何防控。交代完,石工上車準備離開。可是不久,吳正國見他又下了車,走過來把治潰瘍病的“藥方”寫在一張紙上并遞過來,又在幾袋“硫酸銅鈣”袋裝藥的背面,分別寫了“5桶”兩個紅色的大字,意即一袋藥兌5桶水。“他生怕我弄忘記,直接寫下來了。”吳正國說。
——2022年春,因天氣干旱吳正國的果園出現死苗現象,亟須補充新苗木。石紹生便幫著四處尋訪,終于在山江鎮尋到了,并冒著風雨將苗木挖來送到基地。“大冬天的(早春山區天冷),一個60多歲的老人,穿一雙高筒靴,一腳的泥,頭上戴著個斗篷出現在你面前,誰見了不感動?!”吳正國說,石工的送苗之舉,對他來說就是“雪中送炭”。
出于內心深深的感動,吳正國將那“藥方”和寫了字的藥袋子保存了下來。現今每每看到,他都會想到石工的好,感嘆他是“一個難得的好人”。
石紹生在病床上還操心著種植戶的事。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石紹生的身體大不如前。2024年元旦,他到山江鎮大馬村指導高位嫁接品改時,感到胸悶、呼吸異常困難。隨后被其子石洋接到衡陽市就醫。經查,其心臟的三根血管堵塞80%,其中一根完全閉塞,亟須心臟搭橋手術,重建通道。3月7日,手術成功,但醫生說“術后心功能是否能跟上,是道坎!”3月11日,石紹生病危,被送入搶救室……
住院的21天里,石洋給父親送飯時,看到父親總是在接打電話,電話的內容離不開“治蟲、防災、施肥和嫁接”。進搶救室前,他還牽掛著菖蒲塘村柚類品改提質的事,并讓兒子轉告縣老科協會長段躍進:“柚子基地調苗,就要辛苦你了……等我回來,我們再一起下去……”不想,這竟成了他最后的遺言。
石紹生離世后,石洋還接到鳳凰縣內15個不知情的種植戶撥打過來的電話,內容都是咨詢或請求技術指導的。于是,他仔細翻看父親的通話記錄,發現住院的21天里,父親與種植戶通話高達178次。
曾經,石紹生將吳正國等種植戶的事放在心上,而今吳正國他們將石紹生深深地記在心里。每當家里有好飯好菜時,吳正國都會多擺一副碗筷,倒上酒,夾上肉,以示感念。他還會向著石紹生的出生地——臘爾山方向虔誠地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