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網8月21日訊(鄧雨露)近日,在花垣縣德農牧業糧改飼項目收儲點內,一批批從農戶家收購的玉米秸稈由四面八方運輸入倉,等待過磅稱重。今年以來,花垣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支持規模化草食家畜養殖企業開展“糧改飼”項目,調整種植結構,持續提高種植收益、草食家畜生產效率和養殖效益,走出一條具有花垣特色的生態循環、優質安全、綠色高效的“種養雙贏”新路子。
車間內,工人們忙碌地將一捆捆秸稈投放進秸稈揉絲機內,在機械的高速運轉下,秸稈被碾壓成飼料顆粒,再經密封、打包、儲存等環節處理,最終成為牛、羊的飼料,實現了秸稈飼料化利用。“今年我們德農牧業糧改飼項目點主要以收購農戶秸稈為主。截至目前,已收購1200余噸 ,全年預計收儲4000噸左右。”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收購農戶秸稈來制作青貯飼料,可降低飼養成本30%以上。同時,農戶與養殖場實現合作共贏,通過銷售玉米秸稈,平均每畝可額外增加約400元收入,全年預計可為廣大農戶增收100余萬元。
據了解,“糧改飼”項目既是調整種植業結構的重要切入點,也是推動草食畜牧業節本提質增效的重要著力點。今年來,該縣根據本地畜牧養殖業發展實情,探索形成了“養牛場戶+種植合作社”“家庭牧場+流轉土地”等種養結合模式,帶動全縣12個鄉鎮實施糧改飼項目。2024 年,全縣糧改飼目標預計達到0. 9 萬畝以上,收貯優質飼草料2. 7萬噸以上,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實現“種養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