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施雨潤苗
8月22日晚10點,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竹子寨,施康剛從抖音直播間下播,就拿起手機回復后臺“粉絲”的信息。從7月1日開始晚場直播以來,“小施書記”直播間已經成為村民和粉絲們每晚的期待。
施康是十八洞村團支部書記,也是十八洞村第一批返鄉創業大學生,是第二屆“湖南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28歲的施康,身上還有很多“標簽”,但他始終沒忘記自己是十八洞村的孩子,是農民的孩子。“擺攤賣貨受季節、天氣、人流等因素影響較大,我想幫大伙兒多找條路子。尤其是村里的老人,他們真的很需要我們,所以我們能做一點是一點。” 他道出直播帶貨的初衷。
趁著假期,當老師的妻子成為他的得力助手。開播以來,每晚7點就是村民和小施書記“甜蜜的約會”。老人們背著自家的山貨來賣,孩子們呼朋引伴來玩,不賣貨的村民也會坐下來聊天,十八洞的夜生活也變得熱鬧起來。
湘西臘肉、苗家包谷酸、干辣椒、花生、野生獼猴桃……村民們將自家的農產品整齊擺好,就坐在各自的小攤前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天。施康和妻子則一一介紹當晚的農產品。當聽到主播喊“現在給大家上黃豆了”,有黃豆的攤主則立馬將自己的黃豆拿到鏡頭前。“下一個給大家上我們苗家包谷酸”,有包谷酸的攤主就立馬進入“候場狀態”。大伙兒默契地與主播“無縫對接”,直播間成為一家“山貨超市”。
賣的都是村民自產自銷的農產品,施康擔心地域不同帶來的不適應,會特意在直播間提醒道:“大家來自全國各地,我們這邊的口味你們不一定喜歡,請大家下單前考慮清楚,但我們會給大家保證品質,讓你們吃到地地道道的湘西味道。”遇到想買又不知道做法的粉絲,施康就耐心地給他們講解制作方法。 施康考慮周到,凡是同品種的訂單,都是大家“共享”。比如當晚直播間賣出5公斤黃豆,那么當晚有黃豆的村民就平均供貨。
“一個晚上收入三四十是有的,多的時候一兩百也是有的,比我們自己趕集去賣好多了。”石遠女指著自己的小攤告訴記者。“二十也好,三十也好,只要有就是好的,細水長流嘛,就是辛苦這些孩子們每天晚上都講得口干舌燥的。”70多歲的石玉蓮望著忙碌的施康夫婦說。一旁65歲的隆美麗接過話:“是啊,多虧了這些孩子們,不光是讓我們每天都有收入,村里也更熱鬧了,就算沒什么東西賣,大家也喜歡來坐坐。”
除了介紹農產品,施康還不遺余力地推薦湘西美景,介紹湘西的風土人情。他的直播間不僅是一家“山貨超市”,更是一張湘西“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