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張頤佳 李孟河 楊元崇
【改革主題】
公共資源交易包含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國有資產及產權、資源交易等。作為公共資源交易的平臺服務機構,交易是否公平,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聚焦市場主體普遍關心、關注的問題,結合交易數字化轉型,從精簡辦事流程、提升信息化水平、優化服務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加強智慧監管等方面推陳出新,讓公共資源交易在“陽光”下運行。
【改革故事】
8月26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項目投標人王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近日,其所在公司收到一筆30多萬元的保證金退款。“還沒來得及提交申請,保證金由系統自動退還,省時省力又不用多花一分錢,這一舉措讓我們有更多精力去把事情做好。”
2022年以來,針對投標有效期滿未辦理退款手續或未暫停退還的保證金,湘西州升級交易保證金系統,實現投標有效期滿后保證金由系統自動退還。目前,湘西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通過該系統已自動退還符合條件的相關保證金19筆共計408萬元。
湘西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推行“去人工化、去人為化、去權力化”,通過數智科技賦能,實現“減流程、減跑動、減成本”。
減流程——
去“人工化”,縮減辦事時間
一次“面對面”的調研回訪中,湖南永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湘西分公司伍先生,向湘西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直言,“政府分散采購非標系統采購文件制作繁瑣,系統操作中許多必填選項,既冗余且沒有必要。”
收到問題反饋,湘西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立即對政府分散采購非標系統操作流程進行優化。“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類問題。”該中心綜合科負責人黃霞說:“隨著公共資源交易方式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許多環節與新的工作形勢不相適應,難免給交易服務對象帶來不便。”
精簡流程,勢在必行。
“非必需的環節,取消!可以用技術手段替代的人工環節,取消!”該中心結合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求,堅持“能機器,不人工”,掀起一場刀刃向內、流程瘦身的改革。
取消開評標場地審核、取消州網的交易主體核驗、取消線下跟標見證、取消開評標室預約后的審核環節,關閉州網用戶注冊端口,取消四大交易類型10個交易主體的注冊、更新、修改等核驗流程,精簡交易主體注冊流程……同時,按照“高效辦成一件事”目標要求,對工程建設、政府采購等全類別交易流程環節進行全面梳理精簡,并制定“一件事一次辦”標準化流程,在湘易辦App、政府網站相關專題專區進行公示。
該中心廣泛查找和收集交易流程環節的堵點、痛點,并堅持數字思維制定解決措施,堅決砍掉繁瑣非必需、重復空轉的環節,先后修正交易流程16項,新明確交易流程12項,精簡服務環節46項。
“項目入場環節由原來的15項精簡到5項。”湘西州求是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向先生表示,很省心,效率也高。
流程環節的精簡,帶來了時限壓減的直觀感受。保證金退還由原來的5個工作日縮短至即時辦理,項目入場由5個工作日壓減到工作時間內即時辦理,工程建設、政府采購項目掛網由3個工作日壓減到即時辦理,項目評審平均時長縮短3小時……項目交易效率明顯提升。
減跑動——
去“人為化”,電子化交易讓辦事少跑腿
近年來,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深度運用,該中心強化數智賦能,取消線下交易,大力推行全面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減少人為操作,實現全過程“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極大提升企業和群眾的辦事便利度。
“實行電子開標、評標以后,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大包小包來回拖運標書資料了。”中介代理機構天鑒國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湘西分公司姚先生不吝夸贊,“不僅節省很大一筆開支,也節約了很多時間。”
湘西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工程科負責人周田介紹,在實行電子招投標之前,代理公司須把各投標人的標書等資料拖運至交易現場,由于開標、評標環節分別進行,還須來回運轉;且拖運要求高,不能出差錯或損壞,費時費力。實行電子招投標后,代理公司紙質標書的運輸管理煩惱蕩然無存,投標人只需按規定通過網絡上傳資料,無需到現場參與交易活動。
除電子開評標帶來的便利,該中心堅持“一切能線上不線下”的原則,先后推行網絡備案、網絡咨詢、網絡申請、網絡預約、網絡打印、網絡共享等,同時,實行交易服務費“碼上繳”、專家勞務報酬“碼上付”,無須到現場等待,大幅減少交易所需材料,減少交易主體往返跑動。
工程、采購項目入場資料從20余項縮減到3至5項,電子營業執照在湘西州招投標平臺實現共享應用,無須再上傳或重復上傳。標書在線提交,各方主體只需上傳一次電子資料,改變以往線下多次遞交紙質資料的情形。CA數字證書實現跨省互認,相關交易主體只需上傳一次資料即可跨地區使用數字證書,無須在多地重復辦理。
減成本——
去“權力化”,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
湘西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強化前沿信息技術運用,系統實行“開標不見面、評標不見面、管辦服不見面、專家名單全程不見面、專家發薪不見面、專家抽取不見面”等“六個不見面”,最大限度減少工作人員直接參與交易活動關鍵敏感環節。
該中心在取消大量非必需的審核環節基礎上,實行場地自動分配,專家、代理、項目發起方、監督人員自助入場。開展見證人員、評標評審專家與交易發起方或監督人員音視頻“三方通話”,通話視頻記錄實時留痕。見證員退出評標區,在數字見證室通過音視頻開展數字見證服務,交易全程留痕、報告智能生成。
據統計,自平臺運行以來,湘西州公共資源交易累計成交2017.67億元,工程類、政府采購類和醫用設備采購項目共節約資金71.13億元。
實行全面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后,線上投標就可為經營主體每年節省資金近億元。2019年開始,該中心推行政府采購和特許經營權免收交易服務費,每年節約交易成本近1000萬元。2020年以來,推行電子保函、承諾等非現金方式繳納投標保證金,政府采購項目原則上不再收取保證金,累計減少企業資金占壓逾20億元。
去年來,政府集中采購執行預付款制度和小微企業價格扣除政策,減少企業資金壓力2800余萬元。近3年來,安全高效及時退還交易保證金57億元,累計清退過往年度沉淀保證金7000余萬元,有效減輕交易主體資金壓力。
“經營主體是經濟發展主力軍,中心立足平臺服務機構職責,對涉及的費用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做實政策優惠‘應優盡優’‘能爭盡爭’、保證金‘應退盡退’,創新保證金金融擔保,最大限度減輕經營主體資金負擔。”該中心財務科負責人謝春芝說。
交易監管“智能化”。湘西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利用“啄木鳥”系統+“陽雀”系統,對項目關鍵節點和環節實時監測預警,現場協調處理,今年發現存在疑似圍標串標行為9起,配合監管部門現場取消涉事企業投標資格,聯合打擊違規行為。
湘西州實施數智交易、智慧監管“兩輪驅動”,讓公共資源交易“一路陽光”。2021年,湘西州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入選“湖南基層改革探索100例”。該中心榮獲“2018年度全國十佳交易中心”“2022-2023年度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場地管理標準化示范單位”;2021至2023年,連續3年在全州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獲企事業先進單位一等獎。
【改革評說】
數智驅動高效
透明鑄就公平
吉首大學商學院教授 吳雄周
湘西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改革舉措,無疑是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一步。數智化不僅極大地提升了交易的透明度與公正性,還有效遏制了公共資源交易中的腐敗行為,為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去“人工化”、去“人為化”的措施,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這不僅減輕了企業的財務負擔,還激發了經營主體的活力,使其能夠更專注于業務本身的發展與創新。同時,運用保證金智能化管理系統,開展沉淀保證金清退,確保了資金的快速回流,進一步促進了市場的良性循環。
去權力化的措施,極大減少了公共資源交易中的腐敗行為,提高了交易公平性。這一改革通過加強智慧監管,構建起了一套科學、高效、透明的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系,有效預防了權力尋租和暗箱操作,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這不僅是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深刻變革,更是對經濟學中“效率與公平”原則的有力踐行,湘西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經驗可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