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帥
“將軍坡”腰,排吾河旁,一間油漬染房梁的老油坊里,有一場“血肉與草木之間的對決”。
在這間十來平方米的傳統油坊中,反復激蕩著合六人之力才能爆發出的劇烈沖擊聲:“嘭——嘭——”,盤旋著聚多年默契才能呼喚出的整齊節奏音:“呀——喝——”
六名赤著胳膊的懂馬村漢子,手推巨大榨錘撞向裝滿菜油餅的榨車,用晶瑩的汗水換來油餅中滲出的茶籽油,讓這兒發散出能覆蓋方圓幾十米的濃郁菜油香。兩三個小時后,油色金黃、油體明亮、油味純郁的懂馬村菜籽油,就被密封陳放在穿村而過的縣道兩旁,吸引著過往游人駐足購買。
花垣縣石欄鎮懂馬村是聞名于當地的優質菜油基地,用傳統的方式壓榨出天然的菜籽油。村子油坊里的“榨油匠”屬湘西山區民間手工藝“十佬九匠”的其中之一,除了榨油技藝外,懂馬村油菜的生長環境也是出產優質菜油的原因之一。
懂馬村坐落于四面環山的凹地,在巍巍群山之下,小橋溪水之邊,是個天然“氧吧”。村外青山環抱,村內古樹參天,木屋錯落有致,空氣清新爽甜,兩條小溪穿村而過,村子梯田層層疊疊,若在四五月,油菜花集懂馬大地精華于一體,奮而綻放,一片片金燦燦的油菜田在風中就像跳動著的焰浪,把大自然的舞蹈呈現在你面前。
苗語“懂馬”中,“懂”是窩坨,指地形,“馬”是舌頭,形容村形,懂馬村在群山之間,開發難度高。但改革開放后,新農村建設的推動和鄉內礦業經濟的帶動,一條條村組道被硬化為水泥路,有的是串聯各戶的小路,有的是堅實寬敞的主路,交錯聯通,曲折而富有變化。村民蓋起了新房,有臨谷、依山的,有沿河、傍水的,有穿斗、“吞口”的,有洋房、磚雕的。巷道、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有韻,色調浮雕樸素典雅,使得整個村莊在山、水、路的融合下更加迷人,就像是鑲嵌在玉石中的珠寶。
除了菜油,懂馬村還有一張亮麗的“名片”——苗繡。苗繡在懂馬村傳承發展有500多年的歷史,現村中有“繡娘”108人,其中雙針鎖繡、縐繡、辮繡、破紗繡、絲絮貼繡、錫繡等刺繡技藝是想象力與技巧性的完美融合,出產的苗繡裝點著生活,也展現著苗族的創世神話和歷史人文,承載著苗族的文化,堪稱“刺繡界的圖書館”,對研究苗族歷史文化、藝術審美、科學技術、旅游開發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懂馬村的村民們會穿著圖案豐富的苗繡衣,過苗年、趕秋、“四月八”等傳統節日,在節日上接龍、打花鼓、上刀梯、蕩八人秋,讓多姿多彩的生活延續在這縣道邊的峽谷苗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