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遠濤
2024年上半年,湘西州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創新發展理念,不斷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大力推進文化高質量發展,全州文化消費潛力有效釋放,文化產業呈現穩步發展態勢。
規上文化企業基本情況
文化企業增長較快。上半年,湘西州規模以上法人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以下簡稱“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2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2%,比一季度提升6.8個百分點。
小型企業快速增長。上半年,小型文化企業共32家,實現營業收入2.63億元,占全部文化企業的50.6%,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7.5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6%,比一季度提升12.0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3.2個百分點。
文化服務業支撐有力。上半年,文化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3.44億元,占全部文化企業的66.0%,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6%,比一季度提升11.2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1.5個百分點。文化制造業和文化批發零售業營業收入分別為1.66億元和0.1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0.7%和3.0%。
文化核心領域拉動作用明顯。上半年,文化核心領域營業收入4.07億元,占全部文化企業的78.2%,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7.1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3%,比一季度提升9.2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5.8個百分點。其中,創意設計服務、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文化娛樂休閑服務4個行業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分別為48.1%、32.7%、22.8%、16.1%。文化相關領域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下降16.0%,降幅比一季度增加2.0百分點。其中,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1.0億元,下降16.4%;文化消費終端生產0.13億元,下降13.1%。
8個縣市“六升二降”。從縣市區情況來看,雖然全州文化產業整體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但不同區域之間的發展差異較大。上半年,8個縣市中,6個縣市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其中,花垣縣、龍山縣、瀘溪縣增長最快,同比分別增長108.4%、47.7%、44.5%;古丈縣、永順縣、鳳凰縣同比分別增長24.1%、20.0%、8.6%。吉首市、保靖縣同比分別下降5.5%、3.9%,兩個縣市拉動全部文化企業營業收入下降2.4個百分點。
小微文化企業數量占比超過8成。上半年,湘西州規上文化產業企業46家,比2023年4季度增加8家,比一季度增加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1家,增長31.4%。其中,小型文化企業32家,微型文化企業5家,小微型文化企業合計37家,占湘西州規上文化企業總數的80.4%。
文化新業態活力增強。上半年,全州文化新業態企業快速增長。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1.03億元,占全部文化企業的19.8%,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7%,比一季度提升26.4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5.4個百分點。
利潤總額虧損擴大。上半年,規上文化產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0.35億元,比上年同期虧損增加0.21億元。其中,文化服務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最多,利潤總額為-0.43億元,比上年同期虧損增加0.23億元。
營業成本增長較快。上半年,規上文化產業企業營業成本為4.06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一季度增加5.4個百分點。其中,文化服務業營業成本增長最快,同比增長25.1%,比一季度增加9.9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文化企業營業成本增長14.9個百分點。
需要關注的大問題
規上文化企業整體規模小。湘西州文化產業普遍存在企業規模較小、市場化和集約化程度不高的問題。上半年,全州規上限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共46家,只有一家大型企業,其中,中型企業8家,小型企業32家,微型企業5家;中型企業占17.4%,小型企業占69.6%,微型企業占10.9%。
中型企業營業收入下降。上半年,從企業規模來看,全州中型文化企業共8家,實現營業收入2.19億元,占全部文化企業的42.0%,占比較上年同期下降8.0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5%,比一季度回升6.6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文化企業營業收入下降3.3個百分點。
文化相關領域營業收入下降。上半年,全州文化相關領域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占全部文化企業的21.8%,占比較上年同期下降7.1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0%,降幅比一季度增加2.0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文化企業營業收入下降4.6個百分點。
文化服務業企業虧損嚴重。上半年,盡管文化服務業取得了營收增長18.6%的成績,但文化服務業實現營業利潤-0.4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0.43億元,虧損額比上年同期分別多了0.23、0.23億元,其利潤下降是導致全州規上文化產業利潤下降的重要原因。
幾點建議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要充分利用湘西州本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積極引進有重大影響力的文化企業落地落戶,突出企業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推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對規下企業開展全面摸底調查,篩選出發展潛力好的企業,進行重點監測和扶持培育,并指導企業收集整理好申報入統資料,及時解決申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企業申報入統的積極性和成功率。通過培育本土文化企業,尤其是對優質企業的重點培育,從而達到壯大文化市場主體、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全州文化企業自身服務能力和盈利能力、促進各類型企業協同發展的目的。
大力發展文化新業態。文化新業態代表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未來方向,要持續加大對文化新業態企業的扶持力度,圍繞培育文化產業新動能,繼續推進文化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通過推進文化產業與旅游、科技、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發展,使更多文化新興業態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