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人大社會建設工作綜述
楊莉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2019年2月,湘西州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決定設立社會建設委員會,成為州人大首個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其中一個方面命名的專門委員會,開啟了全州人大社會建設工作的新時代。
民生冷暖,觀往知來。州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力以赴用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和辦實事、解難題的成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書寫新時代高質量民生答卷、繪就現代化新湘西幸福底色貢獻人大力量。
圍繞中心大局,補齊民生短板,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
2018年,中共中央印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明確提出加強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立法。從2019年開始,每年的州人代會上,都有人大代表提出關于提升居民文明素養、加強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或促進文明行為立法的建議,三年間累計有37位代表提交相關建議,引起了州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并將其列入重點建議進行督辦。
2020年至2021年,州人大社會建設委針對建議內容連續兩年開展專題調研,為補齊民生短板、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州人大社會建設委在深入開展調查、廣泛征求意見、充分收集民意的基礎上,推動文明行為立法列入了州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計劃。
2022年,州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先后三次審議條例草案,并于10月31日通過。11月23日,經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查批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2024年8月,社會建設委啟動對條例的立法后評估工作,檢查實施效果。條例的制定施行,通過法律厘清各級各部門的職責任務,進一步引導和規范了公眾文明行為,提升了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水平,并為鞏固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提供了堅實法制保障。
聚焦鄉村社會建設與有效治理,按照“小切口、大縱深、成體系”思路,協同法制委、農業與農村委出臺湘西州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與管理條例,制定湘西州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若干規定,著力完善以鄉村振興促進法為統領、相關法規制度相配套的鄉村振興社會建設“1+N”法規體系。
堅持為民取向,兜牢民生底線,推動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由于自然和社會等多種原因,我州有大批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這既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會的沉重疼痛。州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和籌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養育一體”的慈善助孤體系,探索孤兒集中養育模式,用心用情為群眾解難題、為社會增福祉。
截至2024年,全州累計集中養育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053人,覆蓋全州8縣市的慈愛園,成為了孩子們溫暖的港灣和“新家”,幫助湘西武陵貧困山區的孤兒們改變命運、成長成才。目前,全州集中養育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最低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1500元/月、1100元/月,2023年發放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2883.58萬元。
兜牢民生底線,社會建設委致力于加快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協調民政部門創新實施城市特殊困難群體救助,穩步提高救助標準,2023年全州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提高到650元/月、5051元/年;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達每人每月120元,居全省前列。
為推動慈善社工志愿服務實現融合發展,社會建設委協調相關部門大力實施“慈愛陽光班”“孤兒職業教育”等慈善助學品牌項目,2023年資助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396人,發放助學金109.4萬元。在全州加快推進“社會工作+志愿服務”融合發展,社工站點實現115個鄉鎮(街道)全覆蓋,村(社區)志愿服務站達1717個。
聚焦民心所向,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州人大社會建設委連續兩年聚焦“一老一小”緊抓不放、精準發力,推動全州18個村居綜合照料中心建設納入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通過建設集養老服務、未成年人照護服務、殘疾人托養服務為一體的村居綜合照料中心,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綜合照料服務“湘西樣板”“湘西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州8縣市民生事業實現新突破。社會建設,無論是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還是民政事務、安全生產,都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老百姓感受最為直接、反映最為強烈。推進社會建設工作,人大始終聚焦民心所向,為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而接續努力。
在吉首,人大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城郊路燈建設、自來水管網改造、學校基礎設施維修改造等一批民生實事項目深入實施、惠及民生,真正把民心工程辦在了群眾的心坎上。在瀘溪,人大推動“一老一小”服務保障有力有效,構建形成了“縣有養老服務中心—鄉鎮有敬老院—村有關愛之家—自然寨有鄰里互助之家”的四級服務體系,養老托幼模式得到了《人民日報》推介。在鳳凰,人大圍繞貫徹實施安全生產“一法一條例一規定”,縣鄉兩級人大協同,300多名各級代表參與,交辦督辦各類問題26個,彰顯了法治護航安全生產的權威。在古丈,縣人大以退役軍人保障法執法檢查為抓手,推動退役軍人撫恤金納入縣財政預算保障,督促相關部門面向退役軍人設置3個事業單位公開招錄崗位,真正讓退役軍人獲得感的成色更足。在花垣,人大積極推動構建湘渝黔邊區“1+3+5”醫保聯動模式,實現了邊區醫保業務“跨省通辦”、醫保政策互認共享,三省市邊區18個鄉鎮35萬余群眾得到了實惠,在保靖,人大加強對社會建設領域政府工作部門評議監督,推動建立村集體經濟、公益團體、鄉賢能人等組成的資金運行機制,主導推進的“一老一小”村級綜合照料中心建設獲《人民網》推介。在永順,人大緊盯社會養老、公共安全、社會治理等民生痛點堵點,加強靶向監督,推動全縣新增醫養結合養老機構2個,老舊小區改造率達55%,矛盾糾紛化解“321”工作法成為全省亮點。在龍山,人大促進縣域治理能力提升有力有為,代表聯系群眾“站室窗一體化”建設全省率先,“雙層架構、百人隊伍”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深入推進,在推進訴源治理、助力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上,有效發揮了人大作用,貢獻了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