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對外發布,從4個方面提出13條具體舉措,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營造全社會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圍。
人口是“國之大者”,生育事關千家萬戶。近年來,我國新生人口數量持續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年輕人的生育壓力較大、生育意愿較低。年輕人是生育的“主力軍”,而鼓勵年輕人生育則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應從多方面精準發力、出實招,從而減輕年輕人對生育、養育、教育等方面的顧慮。
經濟支持政策是首要條件。高昂的生育與養育成本已成為眾多家庭“不敢生”的主因之一。政府應出臺更多生育補貼、減免稅收等政策,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讓年輕人在經濟上更有底氣。
職場保障措施同樣重要。年輕人需要在事業和家庭之間找到平衡點,用人單位要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產假、生育獎勵假、陪產假、育兒假等生育假期落實到位,讓年輕人在職業生涯中不受生育影響,從而更加安心地生育和養育孩子。
教育資源優化也必不可少。優質的教育是家庭關注的焦點。政府應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優質的教育。
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同樣關鍵。在住房與醫療福利方面,應提供更多保障性租賃住房,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減輕年輕人在這些方面的壓力。在育兒方面,要提供優質的兒童托管服務、公共教育等,切實為年輕人減輕育兒負擔。
此外,還要關注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尊重個體的生育選擇權,盡量減少年輕人的生育壓力,形成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