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微景點差異化發展之路
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田華
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是鳳凰縣長潭崗景區最熱鬧的時候。
兩山之間,河流清澈如鏡,倒映著藍天和整齊的紅色水杉,不僅吸引一波又一波的游客,還引來旅拍店設立臨時“工作站”和貴州銅仁的戶外咖啡車。
“水杉一紅,每天都有很多人,從早上到傍晚就沒有停過。”一位住在附近的村民說,水杉是修建長潭崗水電站時種的,誰也沒想到如今成了旅游打卡地,這兩年來拍照的游客還越來越多了。
這幾年,各種小微景區景點甚至是“野生”景點,就像開了“外掛”一樣,層出不窮。比如鄉村音樂帶火的吉首市己略鄉己略村夯坨苗寨,賞梅花的永順縣靈溪鎮洞坎村竹梅山寨陳家坡,拍暖冬大片的花垣縣花垣鎮下寨河村甜柿園,擁有古木古道的吉首市馬頸坳鎮紫新村,還有古丈縣默戎鎮中寨村小火車、瀘溪縣浦市鎮馬王溪村水果采摘,以及今年春天的吉首市矮寨鎮坪沖村水走車道,今年夏天的吉首市馬頸坳鎮隘口村魚鱗壩,今年秋天的瀘溪縣涉江樓荻花……
相比一些投入大量資金打造的景點,這些突然之間紅火起來的地方有些是正兒八經的景區景點,有些更像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是只要風景好,就有游客去拍照打卡,甚至露營休閑。
這些出圈景區景點都有一個特征,那就是小。因為小,他們大多只有一個主題,比如長潭崗就只能圍繞水杉開展打卡活動。因為小,要想持續出圈就必須精、必須專,比如夯坨村主打鄉村音樂,除了網絡直播,還開啟了線下粉絲聚會,聚集人氣;比如《大話西游》古堡邊種上了網紅粉黛亂子草,辦起了農家樂,又增添了巨型湘西板凳等打卡點,但始終圍繞高山風景做風景……
小微景區景點能夠迅速出圈,背后與當前大休閑、泛旅游、微度假的旅游趨勢有關。小微景區景點側重城市周邊休閑,具有微區域、微時間和微距離的特征,魅力在于可以“輕裝上陣”,可以實現“說走就走”,讓人們在放松身心的同時,發現身邊的美,打卡周邊的“詩和遠方”。
以去長潭崗景區的游客為例,他們大多來自鳳凰縣,或周邊的吉首、懷化、銅仁等地,大多數只會在這里停留幾個小時。但是因為獨特的風景,不少人每年都去。一位從鳳凰古城打車去長潭崗打卡的大姐說,這幾年她幾乎每年都去,有時是和朋友去拍照,有時是去散步。
雖然小而微,但它對經濟的拉動能力并不弱。根據《2024中國旅游休閑度假市場新趨勢發展報告》,作為旅游市場的一部分,隨著旅游消費的潛力釋放和行業規模的穩步增長,小微景區在旅游業中的市場規模也在快速增長。特別是在節假日和旅游旺季,小微景區成為旅游業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小微景區一般投資小、見效快,憑借差異化的文旅資源和區域特色,可以作為主要景區旅游資源的補充,也可以成為連接不同區域旅游的節點,增加游客的停留時間,從而帶動餐飲、住宿等消費。例如在張家界和鳳凰古城之間,就分布著墨戎苗寨、夯吾苗寨等小微景區景點,他們在增加豐富旅游體驗、為延長游客停留時間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不是所有的小微景區景點都能長紅。比如,2022年堵車都要去看的吉首市乾州街道關侯村紫云英,掛了汽車底盤也要去打卡的吉首市馬頸坳鎮紫新村等,現在又回到“野生”狀態。
小微景區景點如何發展,如何讓“網紅”成為“長紅”,就成為應該思考的問題?
我認為,可以嘗試發揮“近”的優勢,做足“美”的文章,聚焦周邊地區重點客源市場,抓住一個主題,進行差異化發展,同時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讓各個特色景點“出圈”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