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孝干
新中國成立以來,湘西州能源工業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從小到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能源統計也從簡單模式發展為全面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州委、州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加快綠色發展,積極推進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快升級并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用能節能取得較大成效,能源生產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節能降耗取得明顯成效,為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能源生產飛速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州的能源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只有少量的原煤和電力生產。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逐步引入了市場經濟要素,改變了以計劃統領協調的經濟政策,我州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斷加強能源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原煤生產快速發展,電力生產突飛猛進,能源工業得到了大幅提升。進入二十一世紀后,能源工業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和資源枯竭,煤炭生產由盛而衰,最后全部關停,火力發電廠也隨之關停,水電得到進一步開發,新能源發電逐步興起。
全社會電力生產情況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初,我州的電力發展一直比較緩慢,1978年,全州總發電量才1.08億千瓦時,當時的電力生產主要包括火力發電(燃煤發電)和水力發電,后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關閉“五小”)和煤炭資源的枯竭,我州逐漸關停火力發電廠,大力興建水力發電站,水力發電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火力發電量最多的1997年,也只達到2767萬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4.4%,而水力發電量為5.94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95.6%。2006年年底,全州火力發電廠全部關停,水力發電得到快速發展。到2018年年底,全州共建有大小水電站241座,電站總裝機容量77.7萬千瓦,比2017年增長7.2%;裝機容量在6000千瓦以上的電站有26座,占比為10.8%;6000千瓦以下的電站215座,占比為89.2%。6000千瓦以上電站總裝機容量61.41萬千瓦,比2017年增長8.5%;6000千瓦以下電站總裝機容量13.29萬千瓦,比2017年增長1%。全社會電力生產量為19.49億千瓦時。隨后幾年,一些小水電廠也陸續關閉,到2023年底,全州共有水電站192座,總裝機容量69.71萬千瓦,發電量為19.97億千瓦時。
新能源發電方興未艾
2016年以來,我州積極響應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積極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儲能發電,新能源產業取得顯著成果。截至2023年年底,全州新能源裝機23.6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裝機9.6萬千瓦,風力發電裝機10萬千瓦,儲能電站裝機1萬千瓦,生物質能源發電裝機3萬千瓦。目前全州新能源裝機容量占全州電力總裝機容量的24.4%,2023年,新能源發電量2.72億千瓦時,占全州總發電量的11.3%。
能源消費總量保持增長。從2006年全面實行節能降耗考核以來,我州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呈現螺旋式增長態勢,2018年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比2005年增長了1.6倍,年均增長3.83%,總體增速較平穩。2018-2023年,全州能源消費總量增長8.8%,年均增長1.7%。年均增速明顯下降。
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全州主要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消費比重明顯下降,非煤能源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從絕對量來看,2023年全州煤炭消費總量13.22萬噸,比2018年減少71.3%,年均下降22.1%。汽油消費比2018年增長44.7%,年均增長7.7%;天然氣消費比2018年增長6.3倍,年均增長48.6%;電力消費比2018年增長23%,年均增長4.2%。從消費量(等價值)占比看,2022年,全州煤品燃料消費占比6.8%,比2018年下降4.3個百分點;油品燃料消費占23.5%,下降6.1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占1.9%,提高1.5個百分點;電力消費占66.3%,提高9.2個百分點。
能源供應端的新能源發電量比重增加,能源消費端的優質能源消費占比提升。近年來,我州積極發展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等新型能源,創新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2023年,全州規模工業發電量中,新型能源發電量為3.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5.1%,占規模工業發電量的比重達到20.3%,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其中,垃圾焚燒發電1.16億千瓦時,增長281.9%;風力發電2.05億千瓦時,增長12.4%;利用余熱發電0.18億千瓦時,下降27.3%。消費端的優質能源消費占比提升。
節能降耗成效顯著。 “十一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面對資源制約日益加劇、生態環境約束凸顯的問題,把單位GDP能耗指標連續納入我國“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把節能降耗、遏制生態環境惡化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我州積極應對新形勢,大力發展新能源,同時加強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管控,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節能降耗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相關政策,加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力度,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單位GDP能耗持續降低。改革開放以來,我州單位GDP能耗整體呈現下降態勢。2005-2023年,全州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43.8%,年均降幅達4.5%,以年均2.3%的能耗增長支撐了11.0%的GDP年均增速。 “十一五”時期,全州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20.2%, 年均降幅4.4%,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州繼續加強節能降耗工作,能耗強度持續下降。2012-2023年,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43.0%,年均下降5.0%,比“十一五”時期多降0.6個百分點。
工業節能穩步推進。自“十一五”以來,我州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工業整體水平。重點加強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加工等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情況監測,積極參與國家實施的“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對年耗能萬噸標準煤以上的工業企業進行重點管理。以規上工業為例,2006年,全州規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79.69萬噸標準煤(當量值),2023年只有48.99萬噸標準煤,比2006年下降了61.5%,年均下降2.7%。
推進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長期以來,我州能源利用率偏低,主要是由于經濟增長方式粗放、高耗能產業比重過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州把調結構、轉方式、淘汰落后產能作為工作重點,在產品結構調整、改進工藝技術、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改造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新的節能生產工藝大范圍采用,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產品比重大幅增加,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產業的發展,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關停達不到規模的小火電廠、小煤礦等“五小”落后產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加快構建節能型產業新體系。受益于工業轉型升級,全州以較低的能源消費支撐了較快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