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諄
當前,網絡亞文化正以驚人的速度滲透進年輕人的生活,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這股潮流正日益低齡化。
“YYDS”“你個老6”“尊嘟假嘟”……在部分湘西州青少年的日常對話中,此類網絡熱梗、黑話層出不窮,即便大人們對其含義一頭霧水,孩子們卻已習以為常。
這些看似“加密”又新奇的詞匯,實則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構成了潛在威脅。當孩子們習慣于用“我真的栓Q”來表達無奈,用“U1S1”來替代“有一說一(拼音縮寫)”,用“厚禮蟹”來代指“驚訝”,語言的美感與深度正在悄然流失。這不僅破壞了語言生態,更可能加劇“文字失語”現象,使孩子們在表達上陷入困境。而“綠茶”“謝特”“燒杯”等一些“網梗黑話”背后,還包裹著低俗、暴力、歧視等不良元素,這些內容在潛移默化中都會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
讓孩子遠離“網梗黑話”,需要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培養他們的媒介素養和批判性思維。通過多讀書、多思考,拓寬孩子的知識視野,提高思維深度,讓他們有能力辨別“網梗黑話”的真偽與善惡,從而避免被其表面的幽默和調侃所迷惑。同時,加強對“網梗黑話”的監管和過濾也至關重要,各方要攜手確保孩子們能夠接觸到健康、積極的網絡內容,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安全、陽光的網絡環境。
中國的語言與文字,蘊藏著精妙絕倫的結構、和諧悅耳的音韻以及深遠悠長的意境,閃耀著獨特的東方智慧之光,構筑起我們深厚的文化自信。希望每位孩子都能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石,以高雅的語言為航帆,在陽光普照的網絡世界里茁壯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