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張衡 實習生 李冰心
“宜鴻,這桶水送到學府公寓12樓1217,一定要記牢這個門牌號,敲門的時候輕一點……”新春之際,在吉首市領航殘疾人服務中心,殘疾青年張宜鴻在媽媽兼老師魏宏菊的叮囑下忙碌起來。他一手拿著門牌號便簽,一手拖著送水推車,腳步雖緩,但每一步都堅定有力。
吉首市領航殘疾人服務中心位于該市乾州街道小溪橋社區,是由劉慧、魏宏菊、彭瓊、陳文秀等4位殘障孩子家長自發組織成立的公益性非營利社會服務機構。該服務中心集康復、學習、娛樂于一體,可為殘障人士免費提供康復照料、技能培訓、庇護性就業等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孩子5歲時被確診為智力發育遲緩。孩子前些年從特殊學校畢業后,就一直在家待著。慢慢地,他就對我們產生了依賴,在生活自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都逐漸退化,而在這里培訓不到一年時間,他就掌握了整理快遞編碼、送桶裝水、做手工品等技能。”魏宏菊說,照料殘障孩子,對于不少家庭而言,都是不小的負擔,她們成立這家服務機構的初衷就是為了自助、互助、助人。
截至目前,在該服務中心接受訓練的殘疾青年共有25名。他們在身體和心智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缺陷,如患有孤獨癥、腦癱、唐氏綜合征等,以輕度和中度為主。在這里,除了配備了快遞驛站、廚房、多功能室、生活自理室、心理咨詢室等,還有很大一片可供活動的場地。
劉慧介紹,除了就業技能的培訓和實踐,還為孩子們開展了文化課學習和娛樂活動。每周一到周五的9時至16時,從學習生活語文、生活數學到早操、畫畫、唱歌、跳舞,孩子們的學習生活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很多孩子來了中心以后都變得更加自信活潑。相比之前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封閉著,他們更喜歡和集體待在一起,在集體活動中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看著孩子們不斷進步和突破自己,我們也由衷地感到欣慰。”魏宏菊說,“未來,希望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幫助輕度殘障的孩子實現就業,讓中度殘障的孩子能夠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今,在“領航”的大家庭里,來自保靖縣的彭怡變得自信開朗了,家住吉首市老城區的龍天雨可以獨自前來服務中心學習了,石嘉童的手工作品做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