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吳宜芝 張衡 實習生 李冰心
2月5日,農歷正月初八,鳳凰縣廖家橋鎮林寨村年味依舊,春意初顯。
獼猴桃基地邊,湖南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鄧柏君早早開工,為今年獼猴桃扦插收集有機肥。
廖家橋水果種植歷史悠久,鄧柏君父親就是地道果農。1982年出生的他受父親影響,自小便熱愛農業,8歲時就學會了嫁接。
循著這份熱愛,他考入了湖南農業大學,畢業后被聘請到省農業廳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良種繁育中心(今長沙百果園農莊)工作。
2012年冬,鳳凰椪柑滯銷。“伯父投入8000元種椪柑,一年收入才6000元。”回鄉過年的鄧柏君見此情形,萬分痛心。
城市里幾塊、十幾塊錢一斤的水果數不勝數,家鄉兩三毛錢一斤的椪柑卻銷路堪憂。自己是農民的孩子,又是搞農業研究的,何不把技術帶回家,聯合鄉親們一起干?
回家“種地”的想法很快遭到親人反對。岳父勸他,種地,家都養不起,要回家,那就和自己的女兒離婚。
妻子張秀霞深知丈夫的志向與夢想,她放棄了高薪工作陪他返鄉,拿出積蓄,支持他創業。
2015年,夫妻倆在千工坪鎮成立民瑞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2016年,他們承包了380余畝土地作為桃李品種培育基地。
2021年,鳳凰獼猴桃潰瘍病防治技術難以攻關,產業得不到深入發展。鄧柏君在原有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湖南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帶領果農探索獼猴桃栽培新技術、新模式。
“水果有市場利潤周期,我們要在當前品種利潤降低前,引入新品種給鄉親們替換,讓他們始終有錢賺。”鄧柏君說。
這些年來,夫妻倆幾乎“泡”在基地里,進行良種引進、篩選、改良、繁育,示范推廣適合本地區生長環境和暢銷的新品種,再通過果農與合作社分散種植。
此外,公司還送技術、包收購、找銷路,解決果農“不會種”“賣不出”的煩憂。
如今,公司已創建100畝苗木繁育基地、300畝桃李示范園、500畝熱戀橙示范基地和千畝獼猴桃標準化高效種植基地。為鳳凰縣12個村及周邊縣市提供優質苗木300余萬株,栽種面積3萬多畝,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上千人。
讓鄉親們從“會種地”轉為“慧種地”,早在鄧柏君心里蓋了戳,認了證。
為此,他將心血傾注在家鄉的土地上,帶領公司打造了獼猴桃智慧農業管理系統、農產品溯源系統和水肥一體化系統,取得了獼猴桃立體栽培與節水旱稻套種高產栽培新模式等多份科研成果。
十年磨一劍,創業有苦甜。“我們將見證科研成果惠及更多百姓。”鄧柏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