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孫云合 通訊員 印顯宇
2月6日,農歷正月初九,也是年后上班的第二天,從省城長沙傳來好消息:瀘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評2024年度全省優化營商環境評價表現優秀園區。這是省人民政府對瀘溪高新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所取得成績的肯定,也是瀘溪高新區以“軟環境”賦能發展“硬實力”的生動實踐。
2024年,瀘溪高新區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全力打好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守信踐諾的誠信環境的“組合拳”,以營商環境大提升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強化頂層設計,競爭“軟實力”不斷提升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更是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軟實力”。
為打好優化營商環境持久仗,瀘溪高新區切實抓好頂層設計,找準“主心骨”,實行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親自抓,分管領導專抓,提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保障。同時,結合園區體制機制改革,組建了4名專職、3名兼職的工作專班,形成“黨政主導、部門參與、專班專抓、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此基礎上,以“五好園區建設”為園區營商政務環境考核的“指揮棒”和“風向標”,逐一對照明確任務,同步抓實誠信園區體系建設,既要夯實線上平臺數據,又要減少、杜絕線下園區及企業涉法涉訴事件。同時,圍繞年度工作目標任務,“五好園區”創建專班牽頭抓總,借勢借力,下好先手棋,建立“周例會、月調度、年考核”工作機制,推進常態化管理。
為實現優中選優“亮指標”的目的,瀘溪高新區高度重視日常工作任務清單填報質量,以“五好園區建設”為考綱,找準每項任務的考核指標要求和側重點,結合實際工作開展情況,收集整合各職能部門好的經驗做法、好的數據成果,體現優質指標。
夯實基礎保障,法治環境持續優化
2024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瀘溪縣委、縣政府積極幫助園區企業湖南眾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四川省的某集團公司開展專利糾紛維權,并取得成功。該成功典型案例得到省知識產權局、省優化辦交流推介,并被《湖南日報》予以專題報道。這也是該縣全力維護園區企業合法權益的一個縮影。
為夯實法治建設的基層基礎,瀘溪高新區大力開展“面對面、點對點”法治體檢和送法進企活動,努力打造多元化、專業化的普法項目,助力企業查找法律漏洞和安全風險,促進企業依法合規開展生產經營。同時,編制發放惠企便民法律服務資源指南,線上同步向企業推送電子版本,不斷豐富更低成本、更大范圍惠企便民法律服務手段。
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瀘溪高新區政法服務中心作用,及時高效化解涉企糾紛,協同法院、公司、人社、市場監管等成員單位形成合力,共同化解買賣、借貸、勞動、知識產權等方面矛盾糾紛,從不同維度幫助企業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明晰有效維權路徑。
力求精細服務,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過去一年,瀘溪高新區比前一年同期辦件量提升了20%,跨部門綜合業務平均辦理時限提升了2-3天,群眾好評率提升至99%。為企業累計辦理退稅4800萬元,幫助企業爭取金融支持資金超過8200萬元。這也是瀘溪高新區持續推進精細服務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之一。
把服務企業工作做精做細做實,讓企業家省心安心舒心,一直都是園區管理者不斷努力追求的目標。為此,瀘溪高新區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從創優辦事體驗小切口入手,在該縣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了園區綜合服務窗口,將“一窗辦一事”變為“一窗辦多事”,將多部門、多件事線上線下“融合辦”“一次辦”,真正實現了“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綜合窗口高效服務模式。
對管理者來說,幫助園區企業紓困解難責無旁貸。為將好的營商環境觸角延伸到園區的經營主體,瀘溪高新區建立了監測點監測員機制,要求監測員每月至少走訪企業一次,重點圍繞企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采取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工作措施,帶動企業爬坡過坎、加快發展。同時,常態化開展“送政策、解難題、促發展”干部聯企行動,持續加大助企紓困政策宣傳力度,用好、用足各級政策,把各項惠企政策落到了實處。針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分類施策,建立臺賬,領導不定期調度研究,先后解決園區企業各類問題85個,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
在此基礎上,結合“兩重”“兩新”送解優專項行動,梳理制定《政策匯編》,積極組織企業謀劃儲備“兩重”“兩新”超長期國債項目,推動政策紅利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動力,全年累計爭取鋁基新材料小微特色產業鏈獎補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兩重”建設項目資金等,謀劃“兩重”“兩新”儲備項目39個,實現了政策與落地的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