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鄉土人才是引領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和生力軍,抓好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發揮鄉土人才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現實中,很多地區存在鄉土人才評價標準不明確、評價方式不精準等問題。要深入推進鄉土人才自主培養和分類評價機制改革,著力破解制約鄉土人才發展瓶頸,才能真正讓各類鄉土人才破“土”飄香。
改進鄉土人才評價標準。要突出德才兼備,把品德考察作為鄉土人才評價的首要標準和核心內容,為鄉土人才建立誠信品德檔案,實行動態管理。要堅持注重實績,鄉土人才評價決不能以“帽”取人,要探索多元化人才評價機制,樹立以實際能力、工作業績、貢獻價值為核心的評價導向。要適度放寬硬性要求,不強制要求學歷、獎項、論文,側重人才的業績和技能,注重考察解決實際問題、帶動產業發展、創新鄉村治理、促進增收致富的能力。要堅持分類評價,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崗位鄉土人才特點,分類建立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鄉土人才評價標準。比如針對從事技術應用、推廣、服務等工作的鄉土人才,應重點考察評價掌握專業技術取得技術推廣成果、帶動群眾致富情況;對從事技藝技能工作的能工巧匠、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應重點考察評價引領技藝傳承、發揮幫帶作用情況等等。
豐富鄉土人才評價方式。鄉土人才數量多、分布廣、行業雜,必須不斷豐富評價方式。一方面,要豐富評價手段“接地氣”,靈活采用考評結合、培評一體、個人述職等不同方式;建立以賽促評、以賽代評機制,通過舉辦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和傳統技藝技能大賽,將比賽與評價掛鉤,提高評價的針對性實效性;探索開創鄉土人才“培訓+評價”的培評一體模式,緊盯地方特色產業,舉辦鄉土人才培養評價研修班,并結合培訓成效,組織專家進行成果鑒定、材料評審、面試答辯。另一方面,要暢通評價渠道“聽民聲”,不同于專業技術人才,在進行鄉土人才評價時,應注重減少查資料、看臺賬的過程,讓評委走進田間地頭,為鄉土人才提供展現技能、展示成績、展出成果的舞臺。
強化鄉土人才激勵培育。要通過項目資助、創業扶持、平臺搭建、職業培訓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把鄉土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動力優勢。要積極為鄉土人才搭建干事創業平臺,創造條件給鄉土人才發揮作用的空間,支持有能力的鄉土人才辦企業、興實業,讓“土專家”領路,積極融入現代農業、休閑文旅、鄉村旅游等鄉村發展新業態,厚植鄉村產業優勢。要更加注重對鄉土人才的培養,依托致富帶頭人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人才孵化基地等方式和平臺,采取個性化培訓的方式,擴大技能提升覆蓋面,把鄉土人才培育成群眾信得過的“專家”、帶動鄉村發展的“能人”,使各類鄉土人才真正“破土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