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朱開朗
截至2月19日,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票房已經達到人民幣123.19億元,其中海外票房突破了1000萬美元。據央視網2月17日消息,《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已經超越影片《侏羅紀世界》,躋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九名。
這無疑是近年來最具“爆炸性”的一個文化現象。因一部優異的電影,我國的神話人物和神話故事被四海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再次得到弘揚。
而“哪吒”這個詞,也已成為網絡上熱度最高的詞。如此大的一波流量,引得無數大小媒體競相來蹭,有說“海外院線打壓《哪吒2》,作為還擊,我們也要抵制好萊塢”的;有說“不挺《哪吒2》就是不愛國”的;還有號召網友“就算看過了也去多買幾張票,把《哪吒2》的票房推上200億”的……林林總總。
以上這些論調我著實不想反駁,只要稍有認知,或稍懂查詢,就會看清這些蹭流量者的嘴臉。我是一名文旅記者,我想討論的是,文旅相關的話題。
在所有蹭流量的人中,有一類比較特別的,便是“爭相認領哪吒是自家娃”的隊伍。有說哪吒是四川的,有說哪吒是天津的,有說哪吒是遼寧的,有說哪吒是安徽的,有說哪吒是河南的,有說哪吒是山東的,有說哪吒是浙江的……具體地名在此不一一列舉,網上一搜便知。
我想說的是,如果這些人的目的是蹭流量,那么你們的目的大概已經達到了。但如果你們想因此而擴大地方知名度,從而推進當地文旅事業,對不起,恐怕你們要失望了。
文旅不是蹭熱度,而是目的地用心、游客舒心的雙向奔赴。與其爭流量,不如去干點別的更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可以充分發掘景區景點和特色文化,為游客提供一個前來觀光的理由。我國幅員遼闊,縱跨五個溫帶、橫跨五個時區,名山大川多不勝數,兼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雨林等多種地形地貌,處處都有獨特的風景;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綿長、民族文化各有千秋,何愁尋不到一處能夠吸引游客的特色風俗?非要靠一個虛構的神話人物來招徠游客?
比如,用心打造配套設施和旅程服務,給游客提供一個舒心的旅途。怎樣服務好游客?游客來了吃什么、住哪里、怎么逛、怎么玩?這些都是旅游目的地各行各業需共同研究的課題。不僅要讓游客玩得舒心,更要時時有創新,不斷地給游客增加新鮮感,才能讓游客念念不忘。不然就算游客沖著哪吒來了,來干什么?風餐露宿嗎?
再比如,還可以按部就班做好宣傳和營銷,在游客心中構建一個豎得起的品牌。如“老家河南”“好客山東”“多彩貴州”等品牌形象,均是全國各地的成功營銷典型案例。若沒有一個統籌的規劃、合理的調度,是斷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的——而不是因哪吒電影火了就認哪吒,楊戩電影火了又認楊戩。
當然,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有些名人故里之爭是以辨清史實、做好學術為目的的。如諸葛亮故里之爭,諸葛亮故里到底是在襄陽還是南陽,抑或別的什么地方,至今都沒有定論,這無疑是史學界的一大遺憾。但這顯然不足以成為這次哪吒故里之爭的目的——畢竟哪吒是個虛構的神話人物啊!你見過哪位史學家考證盤古或女媧的故里嗎?
與其在網上打嘴炮,不如放手去干點實事,去建設建設家鄉吧!讓你的家鄉即使沒生出哪吒,也因為生出了千千萬萬個建設者而繁榮富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