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林很享受打磨銀飾的過程。
文/圖 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施雨潤苗
“鐺,鐺,鐺……”2月27日,吉首市乾州古城,高秋林和往常一樣,專注地坐在工作臺前。他手中握著一根銀條,隨著一次次有力地捶打,銀條逐漸變得光滑而富有光澤。
高秋林今年39歲,是邵陽人,因為喜愛苗族銀飾,12年前開始學習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現在已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州級代表性傳承人。
今年是高秋林在乾州古城開店的第5年。高秋林個子不高,說話很慢,對于鍛制銀飾和5年的經營,他總結道:“我是個手藝人,沒有什么生意經可講。和所有職業一樣,打銀飾是我安身立命的工作,碰巧的是,我也喜歡這份工作?!?/p>
追尋靈魂自由的程序員
2010年,高秋林從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在廣州成為程序員大軍中的一員。
雖然專業對口,但程序員高強度的工作卻讓高秋林覺得被禁錮了靈魂。他從小喜歡手工,總想著謀一份能靠手藝吃飯的“自由職業”。
十多歲時,高秋林曾隨父母到湘西旅游,苗族銀飾像一道光留在了他的心里。在廣州格子間里加班寫程序的無數個夜晚,他總會想起苗族姑娘佩戴的銀飾,想起小巷里回蕩的鍛造敲打聲?!盎蛟S,我也可以試試別的生活方式?!?013年,他辭掉工作,離開廣州,奔赴湘西。從此,廣州的寫字樓里少了一位“程序員”,而鳳凰古城的“苗族銀飾傳習所”里多了一位“銀匠”。
“師傅是免費教的,因為當時愿意學的人寥寥無幾。整天坐在那里,敲敲打打,選料、構思、融銀、敲打、拉絲、雕刻、揉絲、掐絲、鑲嵌……每一道工序的攻克就像一次次闖關,沒有時間閑聊,更沒有時間應酬,很多人耐不住孤寂而選擇放棄?!备咔锪只貞洺跞霂熼T的情景。
別人眼中枯燥的工作,卻讓高秋林獲得了“靈魂的自由”,他在一次次敲打、一次次失敗又回爐重塑、一次次創意又重新推翻中,也重塑了自己?!板N子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打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平靜而堅定的語氣,詮釋了高秋林與苗族銀飾間的雙向奔赴。
以人為本的“佛系”手藝人
隨著鍛造技藝的進步,高秋林已不滿足于“基礎款”和“傳統款”,他開始研究起古今中外的飾品和雕刻手法,苗族傳統的技藝和圖騰紋樣也被他“拆解重組”,玩出了新的花樣。
刻刀和錘子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各種鍛造工具碰撞出的聲響成了他的演奏音符,操作臺成為他肆意發揮的舞臺。一件件做工精巧的銀飾躍然而出,或粗獷有力如險峰,或溫潤柔美如溪流,或靈動俏麗如精靈,或端莊寧靜如淑女。“讓每一件銀飾都有靈魂,讓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契合的靈魂伴飾”成為高秋林創作的動力源泉。
對進店的客人,高秋林從來都只推薦不推銷。他說:“飾品的主角永遠是‘人’。我們手藝人的責任是做好產品,有時候特意推銷可能并不是客戶想要的,但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只是時間的問題?!?/p>
有人說高秋林是“佛系”老板,在高秋林看來,不是他選擇了苗族銀飾,而是苗族銀飾選擇了他。對于店里工作的兩位90后銀匠小伙兒,他說:“我們是一起撐起一個店的手藝人,都是靠手藝吃飯,在養家糊口之余,可以偷懶打個盹兒,在鉆研手藝之路上為民族文化傳承做點貢獻,有一方可容納肉身和靈魂的小天地,安安穩穩地過個小日子就很滿足了?!?/p>
他給自己的小店取名“高小錘”,店雖小但能撐起屋檐下一方煙火。就如他對自己的期許——“我”雖渺小但也不能放棄為夢想而錘煉,“夢”雖小但總是能驚艷自己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