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旭東
我的父親,于上世紀50年代初出生在永順縣保坪鄉龍頭村一個極度貧苦的農民家庭。那是一個仿佛被命運遺忘的角落,貧窮如影隨形。父親出生之際,家中一貧如洗,就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難以維系。
在他年僅4歲時,祖母便因病溘然長逝,這一沉重的打擊如晴天霹靂,讓父親過早地失去了母愛溫暖的庇護。從此,父親只能與祖父相依為命,在艱難困苦中掙扎求生。童年的父親飽嘗了生活的苦澀,歷經了無數的磨難。他時常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衣褲,食不果腹是常態,小小的身軀承受著生活的重壓。
父親9歲那年,祖父再婚,帶著全家遷回了永順縣高坪鄉場坪村一個叫后溶的山寨。22歲時,父親迎娶了母親,隨后姐姐、哥哥、妹妹和我相繼降臨人世。上世紀70年代,艱難困苦如影隨形,缺衣少食是生活的常態,每個人都為解決溫飽問題而發愁。那時我們家因為人口多生活更加舉步維艱,可父親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退縮之意,他默默承受著這一切,堅定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猶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為兒女們遮風擋雨。
父親的性格極為沉穩,有著農村人常說的那種韌勁兒。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困苦,他都能隱忍包容。生活的重壓沒有壓垮他,旁人的冷嘲熱諷他也默默咽下,父親就像一頭老黃牛,堅韌而執著,從不抱怨訴苦。父親的身體力行,讓兒女們讀懂了什么是人生。父親堅韌的性格,更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境,如何迎接未知的挑戰。
記得有一個夜晚,父親到鄰寨一個叫康子溪的寨子去殺豬。盡管外面下著傾盆大雨,山路崎嶇泥濘,極為難走,但為了生計,父親不得不去。他叫上我給他作伴,然后我們便踏入了那風雨交加的黑夜。一路上,磅礴的大雨無情地拍打在我們身上,山路的坎坷讓每一步都充滿艱辛。兩個多小時的山路,我們硬是頂著風、冒著雨,最終如約趕到了那個寨子。一路上,父親喘著粗氣,走路時那沉重的呼吸聲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至今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讓我深深感受到了父親為生計日夜奔波的艱辛與不易。
為了養活我們四姊妹,他不僅操起了殺豬賣肉的行當,還不分晝夜地辛勤耕耘著七畝多田、六畝多地。白天,他在熾熱的陽光下躬身于田間地頭,汗水如注般浸濕了他的衣衫。春日里,他精心栽種各類蔬菜,然后挑著沉甸甸的擔子去集市售賣,那些擔子壓彎了他的脊梁,卻從未壓垮他的意志。洋芋成熟時,我們也放假了,他又不辭辛苦地帶著我們把洋芋從苞谷地里一鋤一鋤挖出來。六月天的苞谷地里,像個上了氣的熱甑子,滾滾的熱浪讓我們感到窒息。我們光著膀子在兩行苞谷之間來回挖洋芋運洋芋,身上和臉上到處都是被苞谷葉劃出的一道道血痕……
我知道,父親看到我們身上的累累傷痕,看到我們被陽光曬得脫了一層層皮子的黑中透亮的身體,看到我們被汗水一次次濕透的衣服和褲子,肯定十分心痛,但為了讓我們從小就能夠接受勞動鍛煉,知道生活的艱辛,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所以一直狠著心,讓我們在苞谷地里,頂著六月火紅的大太陽和苞谷地里的滾滾熱浪,揮汗如雨地繼續勞動。而他自己,則用無聲的勞動,詮釋著樸素厚重的父愛和天底下最好的勞動示范。
在我們喊苦喊累的時候,他則彎著腰,一聲不吭地舉著手中的鋤頭,從苞谷地里刨出一堆堆洋芋,然后把頭低低地伏在蒸籠一樣的熱浪里,用漆黑的雙手,把洋芋從根系中分揀出來;在我們跑到苞谷地旁邊的松樹下喝水躲蔭的時候,他則剛剛把洋芋從地里用籮筐運出來,然后又一頭鉆進熱浪四溢的苞谷地里,等我們再次走進去要挖洋芋的時候,他的面前,又是一大框滿滿的洋芋……洋芋挖回家里后,父親洗凈砍碎,再用大鍋煮熟喂豬。那個年代,家里最多時養了10多頭豬,父親精心照料著它們,等豬養大了后賣掉換成我們四姊妹的學費。父親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浸透著他的辛勤汗水,父親的每一次付出都是他對家庭最深沉的愛。
1999年臘月,一場無情的大火吞噬了父親經營了大半輩子建起來的一棟大木房,所有的家產瞬間化為烏有。接到哥哥的電話,我匆匆趕回家里。火災現場,一片狼藉、滿目廢墟,哥哥、姐姐和親戚們幾乎傷心欲絕。然而,父親卻默默承受著這一切,堅毅如山。他告訴我們:“只要我們人還在,我們還可以重新再來,只要一家人好好的,又可以再建好房子。”在困境中越挫越勇,父親堅韌的性格,深深感染了我。
從那之后,夜晚,父親伴著清冷的月光走村串寨去殺豬,身心俱疲。到了白天,他又要拖著困倦的身體去賣肉,熬得雙眼布滿血絲,只要一坐下來,便能在瞬間進入夢鄉。
不久后,在父親和哥哥的精心操持下,家里的境況逐漸有了好轉。然而,長年累月的過度勞累,讓病魔無情地侵蝕了父親的身體。父親步入老年后,先是被痛風折磨,每一次發作,疼痛如萬蟻噬骨,四肢關節腫脹僵硬,難以動彈。他步履蹣跚,往昔的矯健早已不復存在。一天,父親因為心臟病發作倒下了,我和哥哥心急如焚,懷揣著滿心的擔憂與恐懼,帶著父親匆忙趕到湘西州人民醫院進行搶救。
當看到父親孱弱地躺在病床上,面色蒼白如紙、氣若游絲,仿佛生命的燭火在風中搖曳,隨時都有可能熄滅,我的心被無盡的愧疚和痛苦狠狠地吞噬著,淚水不受控制地奔涌而出。我懊悔自己曾經的不懂事,沒有為父親分擔更多的壓力;我痛苦于父親一生為家庭操勞,卻落得如此病重的下場。我多么希望躺在病床上承受痛苦的是我,而不是我那堅強了一輩子的父親。
我的父親,他是一位平凡的農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書。他的堅韌、勤勞、善良、樸實的真摯品格,照亮著我們前行的路,讓我們從小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并激勵著我們發憤圖強、努力向上。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我們面對生活挫折時的力量源泉,也成為我們追求美好未來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