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名猛
[摘要]隨著新聞輿論傳播格局的深刻變革,地市黨報的新聞輿論傳播功能受到影響。本文分析地市黨報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的優勢和面臨的問題,提出地市黨報應堅持“受眾本位、內容為王”的理念,著力從傳播內容接近化、傳播渠道系統化、傳播方式多維化、傳播媒介品牌化四個方面發力,全面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
[關鍵詞]地市黨報新聞輿論傳播力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新聞輿論傳播力是指全媒體傳播體系運用多種傳播手段、多層次傳播渠道、豐富的傳播方式,將新聞信息傳達到更廣泛的受眾。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是提升媒體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基礎。當前,隨著新聞輿論傳播格局的深刻變革,地市黨報的新聞輿論傳播功能受到影響,亟須認清形勢,找準對策,進一步重視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圍、更深層面實現新聞輿論的有效傳播。
地市黨報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的困境
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傳播方式的創新、媒體格局的變革,地市黨報面臨體制約束、人才流失、守正不足、創新滯后等問題,新聞輿論傳播力受到影響。
一是新聞報道不及時。地市黨報的傳播平臺中,傳統紙媒依然是主角,紙媒隔日甚至隔周刊發的傳統做法,讓新聞紙失去了信息傳播的價值,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不強。當前,包括地市黨報在內的絕大多數報紙都是一日一報,有時會針對重大新聞策劃出版特刊,但也存在撰寫、編輯、排版、校對、印刷、發行等環節,這與電視、網絡、短視頻以及現場直播相比,時效性劣勢明顯。
二是地市黨報內容表達不吸引人。地市黨報在信息采編流程上,依然存在格式化現象,缺少個性化表達方式。同時,受到新聞紙的限定,只能用文字、圖片、漫畫等平面化表達方式,雖然報紙上能附加視頻二維碼,但對于有看報習慣的人來說,很少會掃二維碼觀看視頻;對于沒有讀報習慣的人來說,不可能注意到這種“媒體融合”的方式。此外,當前地市黨報的不少日常新聞報道脫離“三貼近”,會議和領導程序性活動較多、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監督報道少,簡短信息報道不及時。
三是新聞報道形式不新穎。從新聞信息傳播語言表達上看,地市黨報從業人員中多數人沒有研究新時代受眾接收信息的習慣和語言,說教式表達較多。不少地市黨報固守傳統編輯方式,版面呆板、色彩不活躍,影響受眾讀報的體驗。
地市黨報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的責任與優勢
作為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陣地,地市黨報肩負“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責任。在自媒體時代,地市黨報應該有所作為,這既是推進傳統報業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快融媒體發展的需要。
地市黨報是黨和人民的喉舌,肩負宣傳黨的大政方針的職責,肩負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鼓與呼、反映社情民意的使命,具有話語權威性和群眾基礎。這是地市黨報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的天然優勢。
一是地市黨報作為地市黨委系統的事業單位,在招攬人才、培養人才方面具有較大吸引力,這為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創造了人才條件。地方黨報擁有新聞內容制作傳播全鏈條和全方位專業團隊,還擁有龐大的通訊員隊伍,有能力按照“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要求,開展新聞報道工作,能通過全媒體平臺,運用多種傳播手段、多層次傳播渠道向受眾報道新聞信息。
二是地市黨報作為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財政能支持黨報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在硬件基礎和技術上保障新聞輿論傳播力的提升。黨報早已告別“鉛與火”,步人“光與電”的時代,新技術、新設備進入新聞傳播領域,能達到很好的傳播效果。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就是要利用好新技術、新設備、新平臺、新渠道,結合新聞傳播新思維、新理念,提高受眾的感知體驗。
堅持受眾本位,全面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
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必須堅持“受眾本位、內容為王”的理念,新聞傳播要以受眾為中心,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框架下,注重研究受眾的習慣、喜好、情感、需求等,通過內容生產吸引受眾、引導受眾。在多元化的當今,新聞傳播內容要“好用、好玩、好看、方便”,才能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
“好用”是新聞內容能夠服務受眾,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讓受眾產生情感共鳴。新聞內容要真實可靠,對人們生產生活產生積極影響。新聞承載著反映客觀事實、傳遞情感價值的使命,尤其是在報道普通人的特殊境遇時,常常給人們帶來情感上的共鳴。
“好玩”是新聞傳播活動越來越強調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媒體通過各種互動接近受眾,讓受眾參與新聞傳播,讓媒體與受眾之間產生黏性。這種互動可以是報道受眾身邊人、身邊事,也可以是讓受眾評論新聞、尋找新聞點。
“好看”是新聞內容的表達形式要符合受眾的接收習慣和喜好。隨著各種傳播技術的運用,新聞傳播領域向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趨勢發展,受眾對“好看”的要求越來越高。媒體在堅持新聞客觀真實的前提下,應特別注重新聞稿件的寫作技巧、標題制作、圖片選用、視頻剪輯、版面編輯以及新媒體技巧手段的運用等,將內容盡善盡美地呈現給受眾,讓受眾享受新聞、享受美好。
“方便”是讓受眾能時時處處享受媒體提供的信息服務。在新聞傳播實戰中,對于好新聞,除了在本級平臺傳播,還要積極對接中央級和省級媒體,對接區縣媒體、自媒體以及全國知名媒體,通過這些平臺的多級傳播,將本地好聲音、好故事傳得更遠。此外,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需要轉變傳統的傳播模式,積極順應傳播社交化趨勢,探索新媒體環境下的多元化傳播路徑,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紅書、嗶哩嗶哩、移動客戶端等平臺,實現新聞信息的廣泛傳播,方便受眾隨時隨地獲取。
地市黨報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的經驗做法
地市黨報要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應圍繞“傳播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傳播”“怎樣傳播”三個核心問題,著力從傳播內容接近化、傳播渠道系統化,傳播方式多維化、傳播媒介品牌化四個方面發力,實現新聞輿論傳播力的全面提升。
一是注重傳播內容策劃,以平民化視角提升傳播的接近度。當前,地市黨報在新聞宣傳工作中存在策劃不足、內容同質化等問題,要注重新聞策劃,遵循新聞接近性原理,以平民化的視角陳述新聞事實、傳達主流價值、引導輿論導向,提升地市黨報新聞輿論傳播力。
二是注重傳播渠道布設,以多元化渠道提升傳播的覆蓋面。要建立健全地市黨報全媒體傳播渠道,形成“報、網、微、端”傳播體系,科學設置內容生產發布流程,明晰各渠道職能,明確各渠道內容發布順序。微信公眾號實時發布新聞,吸引更廣泛的用戶群體;移動客戶端持續跟進,通過圖文視頻直播報道新聞事件,及時更新動態;互聯網強化傳播,推進社外媒體平臺轉發,擴大社會影響力和輿論傳播力;報紙突出深度報道和融合報道,通過深挖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做獨家深度報道,提升地市黨報的新聞輿論傳播力。
三是注重傳播方式創新,以開放化互動提升傳播的參與度。在傳播形式上,地市黨報對新聞事件的報道,不僅要強化文字、圖片的表現,還應運用視頻、動畫、漫畫、現場直播等形式,全媒全息全時全員地開展新聞報道。同時要實現報道的開放化互動,讓受眾參與新聞傳播,提升地市黨報新聞輿論傳播力。
四是注重品牌建設,以特色化發展提升傳播的識別度。地市黨報在發布新聞產品時,應注重媒體的品牌建設,通過設置轉載說明、圖片水印,啟用特色化logo等手段,實現“新聞產品”標識化,保護地市黨報新聞產品的知識產權,提升地市黨報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打造地市黨報的媒體品牌,從而進一步提升地市黨報的新聞輿論傳播力。
(原文刊發于《中國報業》2024年第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