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怡
在邁向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農機與農技的使用率和知曉率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起著關鍵作用。提高農機農技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率,需要從培訓、推廣、政策、合作等多方面協同發力。
強化培訓服務是基礎。農民作為農業生產的主體,其對農機和農技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使用率。相關部門應組織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活動。針對農機操作,可在農閑時節舉辦集中培訓班,邀請技術人員和本地農機操作能手,為農戶開展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操作的全方位培訓。比如,詳細講解各類農機具的構造、性能、操作技巧以及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同時,利用線上平臺,制作操作演示視頻,方便農民隨時學習。對于農技培訓,要結合不同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組織專業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如在病蟲害高發期,實地演示如何準確識別病蟲害種類,并傳授科學的防治方法。
暢通推廣渠道至關重要。一方面,要加強傳統推廣方式。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定期深入農村,開展農技知識講座、發放宣傳資料,將最新的種植養殖技術、農機使用指南等信息直接傳遞給農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搭建農業技術信息服務平臺,整合各類農機農技知識,通過手機 APP、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推送給農民。鼓勵農業專家與農戶建立線上溝通機制,農戶在生產中遇到問題可隨時咨詢。例如,開展 “農技專家在線問診” 活動,實時解答農民疑惑,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
政策扶持是有力保障。政府應加大對農機購置的補貼力度,尤其是針對小型、多功能且適合農戶個體使用的農機具,降低農民購置成本。同時,鼓勵金融機構為農戶提供購買農機的低息貸款,緩解資金壓力。此外,對采用新技術、新農機的農戶給予適當獎勵,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比如,設立 “農機農技示范戶” 獎項,對積極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農戶給予物質獎勵和榮譽表彰。
構建合作機制不可或缺。鼓勵農機生產企業、農技研發機構與農戶、農村合作社建立合作關系。企業和機構可根據農民實際需求,研發更實用、易操作的農機具和農技產品,并提供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農村合作社可集中采購農機具,統一組織農機作業和農技推廣,提高農機農技的使用效率和規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