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二文
可以說,永順洞坎村的春色是由陳家坡輕輕拉開的。
當洞坎村的山山水水尚在過往的春秋大夢中沉睡,陳家坡的那一樹樹梅枝已悄然綻出蔚若紅霞的繁花,幾樹白梅如遺落人間的雪朵,夾雜其間。
如同寨名,陳家坡居于高高的山坡上。“之”字形的盤山公路攀援而上,穿寨過戶爬到山頂。大坪路窮處,坐看洞坎大地山河,遠處,山巒如線,翠色滿嶺,河谷深切;近處,高低錯落的層疊梯土宛若浪打湖水掀起的波紋,層次分明。地里的千株梅花隨山勢,從下至上浩浩蕩蕩奔向山頂,樹下青石板道路現出梅林曲徑通幽的肌理,接引四面八方的踏花腳步。三十余棟竹籬黛瓦的木質民居似片片花瓣散落在梅林之中。年復一年,梅花的圣潔高雅浸潤著這片沃土,就連阡陌巷道的石墻縫隙里,都滲透著淡淡的梅香。
有點特別的是,陳家坡的梅花錚錚鐵骨,從來不是柔弱嬌娘,這般風骨原是浸染了血色往事。陳家坡百年前的故事、故事里的風云激蕩、故事里的熱血救國、故事里的斷頭成仁,早已凝聚成梅花的骨血、笑容和靈魂,勾連陳家坡百年滄桑歲月的歷史記憶。
百年前的舊中國軍閥割據,民不聊生。中國共產黨率領工農紅軍武裝起義,在湘鄂西等地建立了多個革命根據地,粉碎了國民黨的多次圍剿。在這段崢嶸歲月中,陳家坡涌現出陳業貞、陳業富、陳二佬、陳三佬、陳唐氏等一門忠烈,相繼加入紅軍隊伍,開展風雨如磐的革命斗爭。后來四名漢子中,有的犧牲在長征途中,有的犧牲在抗戰烽火中,他們踏著落梅出征,卻身死救國埋骨他鄉。陳唐氏則在紅軍轉移的蹄聲還未散盡,就不幸被瘋狂反撲的地霸武裝抓獲,玉損香消,血染梅花。
星轉斗移,不變的是初心使命。如今,陳家坡人用傲立霜雪的梅花鏈接家鄉的前世與今生,奮發圖強,寓紅色教育于文旅融合,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踏歌起舞。
“時間煮茶,歲月縫花”。綠色農家樂庭院里的梅樹下,持續上演著煮燉、伺弄“梅茶”的一幕幕好戲;精品民宿窗欞間,曬干的梅瓣在琉璃瓶中釀著如梭歲月和賞花人的浪漫心氣。縷縷陽光將梅影投射在主人臉上,投射在滋潤舒坦的來客臉上,投射在“舉頭觀花海、低頭嗅花香”的游人臉上。更有那“梅林詩會”的文人們,在花雨中吟誦,平仄聲已被輕拂梅林的山風譜成了新的梅魂。
陳家坡的春天,正乘著新時代的列車,將血色浸染的梅香,送往更遠的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