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伍珊珊 團結報特約全媒體記者 包倫金
“潘專家”個子不高,身材壯實,皮膚曬得有點黑,乍一看還以為他是個地道的農民,誰料他卻是個貨真價實的農業專家。
他長年累月地往農村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為了研究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他頂著烈日在田地里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皮膚不黑才怪呢!
農民朋友們常打趣他:“別人讀書出來都坐辦公室,你讀書出來天天踩田坎,曬得黑黢黢的,哪里像個干部,分明就是個農民嘛!”
“潘專家”聽了也不惱,嘿嘿一笑,回道:“我本來就是農民的兒子,骨子里就是搞生產的,曬得越黑,技術越到家,心里才越有底。”
別看他皮膚黑,技術是真到家。
農民朋友們都說:“‘潘專家’的腦子里有一本‘為民經’,講起技術要領來下不得地呢!”
對了,“潘專家”叫潘峰,1998年從湖南農業大學畢業以后,就一直在永順縣從事植保和農技推廣工作,已經干了26年了。
永順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作物種類多,布局復雜,栽培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同事們都感嘆:“要做好全縣的病蟲預測預報和防控工作,不是件輕松的事呢!”
潘峰也深知植保工作的復雜性與挑戰性,但他說:“我不啃這塊硬骨頭,農民朋友們遇到問題怎么辦?”于是,2011年3月,他接任縣農業農村局植保植檢站站長。
為了幫農戶增收,他絞盡腦汁消滅“病蟲子”;為了幫農民節本,他費盡心思減少“藥瓶子”;為了給農業增色,他挖空心思開具“新方子”。靠著這本“為民經”,他為農民朋友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潘專家’真不愧是專家!要不是他,我的20畝柑橘早就完蛋了,哪還能有400公斤以上的畝產?”提起“潘專家”,小溪鎮集六村的汪開興就不由得豎起大拇指。
柑橘是永順縣的主打產業之一,全縣柑橘種植面積15.8萬畝。可過去幾年,柑橘大實蠅鬧得厲害,果農們焦頭爛額。
潘峰急得夜不能寐,終于琢磨出“以誘殺為主,及時處理落果”的綜合防治措施。他還爭取到1355萬元大實蠅綠色防控資金,組建了10多支柑橘專業化服務隊,防控隊員達300多人,防治面積266萬畝次。示范區平均蟲果率從35%下降到0.1%,“病蟲子”問題解決了,柑橘品質的大幅提升,農民朋友們樂開了花。
“糧食種出來是要人吃的,所以我們既要產量,更要質量。”每次推廣農藥減量行動,潘峰都語重心長。為了減少“藥瓶子”的使用,他響應國家提出的農藥減量行動,進行長時間的調研,最終制定出加強監測預警、大力推進綠色防控、統防統治、強化關鍵環節科學用藥及普及科學用藥知識五條行之有效的舉措。
潘峰不僅是個“實干家”,還是個“學習狂”。白天做調查,晚上啃書本,練就了一身扎實的基本功,經常開具“新方子”幫助農民朋友,并先后發表《幾種常見藥劑防治湘西獼猴桃潰瘍病田間藥效試驗》《柑橘大實蠅防控關鍵技術研究》等10余篇論文。
2011年以來,他進行了2680余次田間調查,發布病蟲情報246期,培訓3.5萬余人次,扶持了8家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成立了32支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隊伍,服務于獼猴桃、柑橘、水稻等產業。他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152.5萬畝,綠色防控面積218.8萬畝,精準開展草地貪夜蛾、稻水象甲等農作物疫病防控,共挽回經濟損失達6.68億元。
因為成績突出,他先后18次榮獲部、省、州級成果獎,23次被省、州、縣評為湖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十佳農技推廣標兵”等稱號。
這位“潘專家”,可真是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