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昊
三月是學雷鋒月,雷鋒精神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并未因為時代的變遷而褪色,歷經歲月的洗禮釋放出穿越時空的精神魅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當文明人、講文明話、做文明事。
文明,絕非一個空洞的詞匯,它是社會進步的鮮明標識,涵蓋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行為規范層面而言,文明是人們在公共場合的自律與克制,是自覺排隊、輕聲細語,不大聲喧嘩、不隨地吐痰;是在交通出行時,嚴格遵守信號燈,不闖紅燈、不橫穿馬路,展現出對規則的尊重與敬畏。在道德準則維度,文明體現為對他人的關懷與善意,是尊老愛幼、扶危濟困,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是誠實守信、正直善良,在人際交往中堅守道德底線,不欺詐、不虛偽。而從社會氛圍角度來看,文明意味著積極向上、和諧包容,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營造一個充滿溫暖與活力的社會環境。
然而,在生活中不文明的現象依然屢見不鮮。列車上,有人把雙腳搭在前座靠背上,有人在車廂內用手機刷短視頻聲音全開,全然不顧及他人感受;景區里,有人插隊加塞還對勸阻者破口大罵,有人隨意丟棄垃圾成為另類風景;在網絡上,有人肆意發表惡俗、攻擊性言論進行網絡暴力,對他人造成精神傷害,污染網絡文明環境。這些行為與我們所倡導的文明背道而馳,我們不禁要問,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的文明素養是否也應與時俱進?
古人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蔽覀儺攺淖约鹤銎?、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文明之花在湘西大地、在每一個湘西兒女心中盡情綻放 “鋒” 華,為建設現代化湘西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