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怡
縣域產業“繁花似錦”、縣域消費“熱辣滾燙”、縣域旅游“實力出圈”,縣域逐漸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主戰場”。我們應牢牢把握這一重要契機,以培育富民產業、激活消費潛力、健全共富機制為重要抓手來興旺縣域經濟。
深挖本土資源,培育富民產業。充分挖掘并利用本土資源稟賦,做深做透“土特產”特色文章,將得天獨厚的農業、文化、生態等地理標志轉化為經濟優勢,是培育富民產業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湘西州因地制宜,將特色農業作為富民產業的重點。以茶葉產業為例,湘西州通過加大對茶葉產業的扶持力度,從茶園建設、茶葉加工到品牌推廣,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升茶葉品質,同時借助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茶葉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茶農收入顯著增加。這種 “小茶葉、大產業” 的模式,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還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繁榮。
以文旅融合,激活消費潛力。縣域消費水平的提檔升級需要聚焦鄉村居民及游客不斷涌現的新需求,推進文旅融合及消費體驗場景的突破創新,激活縣域經濟發展潛能。鳳凰古城、芙蓉鎮等景點聞名遐邇,吸引了大量游客。湘西州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資源,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一方面,加強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游客體驗;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當地民俗文化,開發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例如,在鳳凰古城,游客可以欣賞到苗族、土家族的傳統歌舞表演,購買精美的苗繡、土家織錦等手工藝品。這些文創產品既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又為當地居民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通過文旅產業的帶動,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形成了良好的產業聯動效應。
聯農帶農健全縣域共富機制。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社會資本的能力較弱,產業鏈增值收益分配不均、城鄉要素流動不暢等問題依然突出,需通過機制創新構建“產業強縣”與“富民強村”的共生紐帶。農民是農村發展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深度參與產業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共富。湘西州立足鄉村實際,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農業產業合作社及龍頭企業,著力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共富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