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3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瞿文君 通訊員 陸毅 李杰 姚湘)3月7日,記者走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殘疾人康復中心,只見教室里,康復師正耐心地教孩子練習發音;教室外,家長們緊貼玻璃窗,眼里滿是愛與期待。
出生缺陷的殘疾兒童,被比喻為“折翼天使”。湘西州把關愛殘疾兒童作為民生實事強力推進,按照“應救盡救、就近康復”原則,從2019年起,就為該州0-7歲符合救助條件的聽力、言語、智力、肢體殘疾兒童及0-10歲孤獨癥兒童,按照每人每月1800元救助標準開展康復訓練。2021年,再次將救助范圍擴大至0-17歲。
在湘西顧連康復醫院,正在做康復的攸攸因出生時缺氧導致腦癱,運動功能嚴重滯后,通過康復訓練,她從不會走路到現在能走會跑;2歲的一一學會了翻身和扶走,還能模仿簡單發音;3歲的暉暉經過治療,異常步態明顯改善。該院負責人石小燕表示:“早期干預是康復的關鍵,許多孩子經過系統的康復治療,功能顯著改善,還有部分孩子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
目前,該州共建成17家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服務機構,實現8縣市全覆蓋。每年多次開展安全培訓、康復培訓、師資培訓等,讓服務機構能力水平穩步提升。瀘溪縣率先試點“醫康教”融合,縣人民醫院與特殊學校手牽手,為每一位特殊兒童進行評估、體檢,并制定個性化康復方案。醫教結合教育模式促進孩子身心全面健康,成功經驗走在全省前列。
2024年,該州共有1676名殘疾孩子接受康復服務。家長李玉琴感慨:“多虧了黨委政府的好政策,孩子康復訓練費用全免,讓我們重燃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