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那城·從文書屋不僅能買到沈從文著作,還可以蓋章打卡。
熊氏蠟染二樓是熊承早的工作室,也常有游客來這里體驗蠟染和扎染制作。
那邊那城·藝術商店里的文創產品。
憑欄聽雨,圍爐煮茶,在雪晴集,既能品好茶,又能賞庭院,還能閱藏書。
有游客進店參觀,熊承早會講起與舅舅黃永玉學畫荷花的故事。
那邊那城·藝術商店里陳列著精致的文創產品,值得慢慢挑選。
雪晴集自2024年底開始推出下午茶服務,游客慕名而來,店長胡云正在為客人泡茶。
那邊那城·從文書屋里的原創明信片很受游客喜愛,設計靈感來自沈從文的原著。圖片由團結報全媒體記者黃新媛攝
春日的鳳凰古城,沱江泛起新綠,吊腳樓的飛檐挑起幾朵閑云。
在雪晴集民宿,沏一壺湘西香茗,看日光于茶湯里慢慢舒展;在熊氏蠟染坊,觸摸蠟刀的溫度,聽古城光陰里的故事;在那邊那城,任江風翻動書頁,抬眼就是南華山的春光……鳳凰從不追趕季節,她只將春天揉進茶香、染入布匹、寫進未讀完的某一頁。
這個春天,在鳳凰古城,等一杯茶涼,候一朵云來,讀一頁詩行,讓古城的慢,漫過心上。
在雪晴集,聽風煮碧色
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黃新媛 團結報特約全媒體記者 黃文淵
想在鳳凰古城尋一喝茶的好去處,可以去南華山上,可以去沱江水邊,也可以去“雪晴集”。
雪晴集人文半山民宿是一座隱匿于山間的半山庭院,是湘西州唯一一家全國甲級旅游民宿。2024年底,雪晴集推出下午茶服務,游客無需住宿,也能在此逛園賞景、聽風煮茶。
炭火滾燙,通過山泉水將溫度激發成茶香,在雪晴集廣闊的、未被充分利用的公共區域內,圍爐煮茶,搭建出了一個庭院里的“慢空間”。
在這里,時間雖然放慢了腳步,但給人的感官享受卻異常鮮明。炭火的溫度,事物的香氣,陶瓷的觸感……構成了獨有的感官刺激,激活了久囿于方寸電子屏幕間的遲鈍軀體,現代人的“自然缺失癥”仿佛在愜意的時光里被慢慢治愈。
當然,來到雪晴集喝下午茶,那就不能只感受茶。
雪晴集不僅是一家人文民宿,更是一座藏書閣。雪晴集主人李文彥設立了三個書齋,收藏了從湘西本地到全國的書畫藝術珍品,特別是在二樓的“崇文集”書齋,用于收藏沈從文的圖書和書法繪畫作品,堪稱一座袖珍博物館。
李文彥說:“后疫情時代,大家的消費觀念和消費場景都發生了變化,雪晴集也在順應市場趨勢,做更有煙火氣的文化社區。”
或許源于李文彥對書畫的癡迷,雪晴集有一種獨特的文藝氛圍。在下午茶服務上,雪晴集也體現了差異化。如果想娛樂暢玩,可以選擇戶外庭院煮茶,享受休閑社交;如果想要幽靜私密的對話空間,可以選擇蕓蘆茶室里點一支熏香,坐看窗外小橋流水;如果想閱覽珍藏書畫,也能在藏書館謄抄經典,喝上一壺好茶,仔細欣賞,這可比在大型美術館走馬觀花地閱覽要愜意太多。
來雪晴集,品一杯湘西佳茗,飲一席邊城舊夢。
在熊氏蠟染,洇藍聽舊事
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黃新媛 團結報特約全媒體記者 黃文淵
蠟染是鳳凰古城的獨特符號,位于東正街的熊氏蠟染就是代表之一。
百年歷史的傳統民居墻體斑駁,灰白色的墻面上掛滿了蠟染作品,有吊腳樓、苗族姑娘、記憶中的街道、舒展的荷花……給人的第一印象,這不是一家店鋪,而是一個充滿了藝術氣息的非遺工作室。
店鋪面積不大,琳瑯滿目地陳列著諸多物件,左側是具有實用性的蠟染文創產品,右側是蠟染州級非遺傳承人熊承早的作品,其間還隨意又巧妙地展示著老照片和美術館收藏證等。
熊承早的蠟染畫有兩個顯著特色。第一是他記錄著原生態的鳳凰古城,將記憶中的水井、吊腳樓、江岸在畫布上重現。一位非常喜歡他作品的游客曾贈詩給熊承早:多少風景聽雨過,但余沱江夢中流。第二便是荷花。熊承早畫荷花是舅舅黃永玉親自教授的,若是遇上聊得投機的游客,熊承早還會開心地聊起黃永玉教他畫畫的趣事。
在熊氏蠟染,最值得體驗的是自己動手做蠟染或扎染,僅需1至3個小時,就可以收獲獨一無二的紀念品。
今年82歲的熊承早已經很少親自制作蠟染了,游客體驗蠟染和扎染都由兩位兒媳婦來帶。“店里的這些文創和蠟染體驗都是我兩個兒媳婦想出來的,年輕人特別喜歡這種模式,我也很支持蠟染的創新。”他笑著說。
這個店鋪其實就是熊氏老宅,因面積和承載力有限,預約的團隊體驗、研學課程等被移到1.3公里外的鳳凰晴山居蠟染民宿。“店里還是和以前一樣,游客來了就可以直接體驗,也不需要預約。”熊承早更喜歡留在老宅,平時給朋友畫點畫,和游客聊聊天。
“煙斗不離手,家鄉不離口。”這是熊承早最喜歡黃永玉的這句話,作為鳳凰古城里最長歷史的店之一,熊氏蠟染如一本故事書,這書里有沈從文、有黃永玉,還有很多人的夢里水鄉,而熊承早則是“說書人”。
慢游鳳凰古城,無論是想體驗蠟染,還是想聽故事,熊氏蠟染都是能靜下來的好去處。
在那邊那城,枕硯讀春光
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黃新媛 團結報特約全媒體記者 黃文淵
鳳凰古城很適合慢慢探索,特別是沱江下游地帶。
這里沒有密集的商鋪和復雜的業態,連游客都分散在更寬的沿江小道上,形成一道天然的氛圍過渡帶,讓風輕下來了、流水聲更清亮了,仿佛搖櫓的船兒也變得更慢了。
沿著沱江下游兩岸,一個名為“那邊那城”的文化街區正在慢慢形成。
那邊那城·藝術商店可謂一家“靈感雜貨鋪”。手工琉璃杯、原木家居小擺件、手工非遺文創……每一件商品都精致而有趣,即便是匆匆看上一圈,也能收獲不少樂趣。這些手工制品的匠心和創意,讓人在安靜的江邊,或許就能捕捉到不經意間的靈感。
緊臨著的那邊那城·咖啡店,店長的“拉花”手藝行云流水,堪稱一絕。每逢陰雨天氣,店里的招牌咖啡“小黃姜拿鐵”就供不應求。姜汁養生,咖啡提神,顯然非常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口味。
捧一杯咖啡,在臨江的一樓廊道坐下,感受撲面而來的江風,不做旅游特種兵,自帶松弛感。若是想和朋友們更舒服地坐下來休息,有更安靜的交談空間,可以上二樓。二樓的玻璃窗適當拉開了人與江景的距離,裝裱的窗框則讓一方美景更具詩情畫意。
從窗戶向江對岸望去,是剛開業的那邊那城·從文書屋。店內陳列著沈從文先生的著作,咖啡更是讓沈從文的書迷們會心一笑,神巫之愛、儺送、月下小景等名字都取自沈從文先生的小說,讓人忍不住想點上一杯,一探究竟。
閑暇的午后,來鳳凰古城的沱江下游,在這里喝一杯咖啡、逛一逛藝術商店,再讀一會兒沈從文先生的著作。這既是一條靈感盎然的旅行線路,也是一段靜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