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實夫
春分時節,苗鄉大地生機盎然。走進花垣縣雙龍鎮排碧學校,大門上懸掛的“八一愛民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牌匾熠熠生輝,海軍主題公園里新栽的小樹開出了鮮艷的花。
跨越山海,援建改變了學校模樣
2022年,經教育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審批,排碧學校成為湘西兩所“八一愛民學校”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北海艦隊某部援建。
兩年來,援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校建成了國防教育陣地、海軍主題公園、八一會議室,設立了啟航助學金,三個年度發放共62880元,累計資助、獎勵軍人子女、優秀學生達449人次,40名海軍官兵分別與40名家庭貧困學生一對一建立幫扶關系。部隊官兵與孩子們互動頻繁,堅持每年暑期開展軍事夏令營,先后有28名學生“圓夢”軍營;為每個學生捐贈春、夏、冬季校服各一套;完成云端之約視頻連線、線下國防教育課6節;學生與官兵往來書信、賀卡200余封(張)……
與此同時,花垣縣也高度重視學校的發展,先后為學校建成了塑膠跑道、硅PU球場,更新了校門和班班通網絡教學平臺。去年6月,由中國戰略學會捐建的全國首個北冥魚創新實驗室揭牌;今年3月14日,花垣縣上半年送兵活動在排碧學校舉行……
“現在,不僅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提質,學生的精氣神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吳少昆說。兩年來,學校以援建為契機,全力打造國防教育辦學特色,厚植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愛國愛黨愛軍情懷,無數學生投身國防的種子悄悄種下……
扛牢責任,鄉村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我已經是第三次享受啟航助學金表彰,每一次都是那么興奮,那么催人奮進……”3月3日,六年級1班學生石淑涵在作文中這樣寫道。
教育質量,一直困擾著農村學校發展。如何破解這一問題,扛牢人民滿意教育責任,成為排碧學校班子思考最多的問題。近年來,學校圍繞“教育質量”提升,著力打造書香校園文化,制定了“閱讀”月獎、“五育”質量獎激勵機制,開展了軍事夏令營(研學)巡回宣講、演講比賽、書畫展、優差生“手拉手”幫扶等活動,從思想、學習等方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激勵,營造“比”“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同時,圍繞立德樹人教育方針,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制定了三年質量提升方案,堅持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嚴格落實教案、作業一月一檢查一評比制度,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開設體育、美術、舞蹈等社團課,育人質量不斷提升。
行政辦公室前,一塊塊金色的獎牌掛滿了墻。2022年元旦,龍欣雨、石卓君兩位學生的美術作品亮相天宮畫展;2024年學校獲花垣縣“三獨”比賽團體一等獎,代表花垣縣到州參賽……
研學實踐,紅色文化助力學生成長
在十八洞村,有一支身著苗服、頭戴銀飾,脖子上系著紅領巾的講解員隊伍活躍在展廳、精準坪廣場……
這支隊伍是排碧學校的紅領巾講解員團隊,共10人。2021年組建至今,他們不僅活躍在校園里,還走進十八洞村開展研學活動,用獨特的方式講好“十八洞紅色故事”。
“從害羞到放開講,研學實踐既鍛煉了口才,也增加了紅色知識儲備……”九年級78班學生石薪淼多次參加研學活動,是一名優秀的紅領巾講解員。去年金秋開學,她為前來捐資助學的海軍首長講解,備受鼓舞。
近年來,學校持續探索開展研學實踐活動,讓紅色教育成為助力學生成長的正能量。利用區位優勢,多次將主題團(隊)課搬到十八洞村開講,或以年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到十八洞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配合州團委開展“紅領巾愛祖國”六一兒童節入隊儀式;組織十八洞小學學生走進央視、湖南衛視;選派優秀學生代表走進北京朝陽實驗小學,與首都孩子結成對子同上一堂課,看天安門升旗、游故宮、登長城;到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聆聽航天科學家講課,近距離觀看飛船點火升空……
春日暖陽下,一群群孩子走出教室奔向操場,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如同盛開的春花一樣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