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特約全媒體記者 胡靈芝
創業就業更加充分,新增創業主體1082個、城鎮就業2415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98萬人;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提高城鄉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兒基本生活最低保障標準;公眾安全感滿意度評價繼續保持全州前列,平安中國最高獎“長安杯”創建取得顯著成效……
2024年,瀘溪縣實施民生可感行動目標任務共27件52項,已全部完成,其中省定10件28項考核指標中有10項年度目標任務超額完成,占比35.71%,瀘溪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落實“實施民生可感行動”獲省政府通報表揚。
加大力度,擦亮幸福底色
回看2024年民生實事,既有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大事,又有群眾切身可感的關鍵小事。
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工程,累計完成老舊小區改造8300戶,總建筑面積約107萬平方米,惠及40000余人。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施鄉村振興項目262個,保障群眾幸福安居。新建農村公路16公里,全縣鄉鎮和建制村硬化路率以及村(社區)通客車率均達100%,新建停車位839個、新能源充電樁36個,全州首家華為全液冷超級充電站成功投用,讓群眾出行更便捷。
新建及改擴建城鄉學校19所,新增學位2200余個,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首次突破千人大關,瀘溪思源實驗學校“四個教育”特色辦學經驗獲省委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教育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93場次,大型辰河高腔現代戲《賀龍井畔朵朵蓮》榮獲第八屆湖南藝術節田漢新劇目獎。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發放城鄉低保資金6915.6萬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資金1608.9萬元,困難群體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民生所望,施政所向。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民生支出25.2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73.4%……在老百姓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向往中,一筆筆民生支出相繼落地,一項項惠民實事逐一落實,彰顯出瀘溪縣委、縣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執政理念。
細化需求,提升幸福成色
“沒想到縣醫院就能做大手術,不要去外地,省了好多麻煩,太感謝了!”得益于縣人民醫院和跨省醫聯體合作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聯合實施手術,浦市鎮中塘村二組王大爺不出縣解決了大病痛,極大地提高了生活質量。
“小康不小康,首先看健康。”瀘溪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長沙市婦幼保健院等醫院建立醫聯體專科合作,開展省會名醫返鄉義診和深入鄉鎮開展巡回義診,讓百姓在家門口就醫實現從有到優。實施醫學檢驗互認,讓群眾告別一病多查。“國家級慢病綜合防控示范縣”創建成果持續鞏固,醫防融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基本建立,超額完成農村適齡及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全年支付醫保基金 2.55 億元,惠及群眾 38.3 萬人次……切實讓醫療服務“小切口”托舉民生“大幸福”。
辦好民生實事,殘疾人獲得感顯著提升。完成 138 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讓殘疾兒童更好地融入社會,共享美好明天。按照一戶一策、量身定做、按需改造為 216 戶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讓殘疾人生活更便利。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康復下鄉”活動 15 次,服務群眾 580 人,輔具適配190件,讓殘疾人生活更美好。
用心用情,彰顯幸福特色
用心用情把民生小事當作頭等大事,努力讓百姓日子越過越好。
“下雨天,看到交警冒雨在指揮交通,疏導車輛,引導學生安全過馬路,我心里踏實多了。”在瀘溪縣城區學校,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對護學的交警滿口稱贊。而在農村學校,各鄉鎮深入開展“護學崗”等活動為未成年人撐起了“保護傘”。
讓老年人安享晚年、讓小孩子幸福成長一直都是瀘溪縣委、縣政府的“頭等大事”。瀘溪舉全縣之力推動“一老一小”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健康發展,建設老有頤養、幼有善育友好型社會,新建村(居)關愛之家 80個,147 個村(社區)兒童主任全面配齊,縣、鄉、村三級服務工作網絡持續完善,奮力打造武陵山區養老托育工作瀘溪樣板。
堅持優化營商環境,政務審批事項平均提速率達70%以上,全年累計為市場主體減稅降費 15663 萬元,“三化”工作獲評全省政務服務改革“揭榜競優”典型經驗做法。助力眾鑫公司專利糾紛案件成功維權,相關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并被省知識產權局、省優化辦交流推介,瀘溪高新區獲評全省優化營商環境評價表現優秀園區。堅持抓三農固根基,和美鄉村加速振興,涌現省級全域美麗鄉村示范鄉鎮 1 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7個。147個村(社區)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010.7萬元。
一個個民生清單在日拱一卒的實干中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圖景,一張張高質量民生答卷為人民幸福生活不斷加碼,新時代幸福民生的畫卷正在瀘溪大地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