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田華 通訊員 隆吉輝 于詠
所德村位于鳳凰縣臘爾山鎮,長期以來,因山高路遠,資源匱乏,所德村的發展與其他地區比相對滯后。2021年,州林業局鄉村振興工作隊進駐所德村,蛻變之旅也由此開啟。
精準把脈,制定幫扶良方
駐村伊始,工作隊便爭分奪秒地投入到走訪調研工作中,每日穿梭于蜿蜒曲折的鄉間小道,挨家挨戶地上門拜訪村民。在村民家中,隊員們與鄉親們圍坐一處,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經過數月深入細致摸排,工作隊精準掌握了所德村的 “癥結”: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基礎設施薄弱,道路交通不暢,嚴重制約農產品的運輸與銷售;教育資源匱乏,極大地影響著孩子們的未來。
針對這些難題,工作隊與村 “兩委” 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共同商討對策,制定了全面且極具針對性的幫扶方案。在產業發展方面,充分利用所德村的山地優勢,開展高山吊瓜、辣椒、油茶、優質稻等特色農業種植項目。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支持,完善交通設施和水利設施。在教育幫扶方面,工作隊積極聯系“雨露計劃” 管理部門,幫助家庭困難的孩子上得起學,并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對未來充滿信心。
產業引領,激活發展引擎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動力。工作隊積極協調,助力所德村成立專業合作社,將分散的農戶凝聚在一起,實現規模化種植與經營。通過“合作社 + 農戶” 的模式,既降低了農戶獨自面對市場的風險,又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了讓種植戶掌握科學種植方法,工作隊還邀請農業專家到村里授課,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選種、育苗、施肥以及防治病蟲害。努力終有回報,如今,走進高山蔬菜種植基地,嫩綠的蔬菜在陽光下茁壯成長,村民們熟練地采摘、分揀、打包,一筐筐新鮮蔬菜被運往各地市場。
除了種植業,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村里還積極發展林下養雞、養鴨和養魚等產業。為了幫助村民掌握養殖技術,工作隊邀請專業養殖專家為村民開展多場養殖技術培訓,內容涵蓋禽類的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同時,協助村民申請相關政策扶持資金,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并聯系種苗渠道,消除村民的后顧之憂。在工作隊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已有不少村民參與到林下養殖、水產養殖產業中來。村民吳林云說,2024 年通過發展特殊種養殖產業,一年掙了10多萬元,在家不僅照顧到了老人小孩,還有了可觀的收入。
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數
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所德村的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改善。歷經多方努力,村內道路得以拓寬并硬化,解決了村民出行難和農產品運輸的問題。村里還修筑了 200 多米的溝渠,既保障了農業灌溉用水,又保護了田埂不被大水沖毀。為打通河道兩邊的道路,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所德村新建了 1 座小型橋梁,讓群眾生產生活通行更加的方便。此外,通過新建農村小公園、綠化村道河岸、新增太陽能路燈、設置農村文化彩繪墻等舉措,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讓所德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工作隊精心組織各類文化活動。每年舉辦文化演出下鄉和放映活動,村民們紛紛表示,以前只能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表演,現在能在家門口欣賞,很是開心。此外,該村還開設了農家書屋,陸續購置了涵蓋農業技術、文學藝術、兒童讀物等各類書籍,以滿足村民不同的閱讀需求。同時,定期組織技能培訓講座,提升村民的職業技能與綜合素質。
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不懈努力下,在全體村民的齊心協力奮斗中,如今的所德村,早已舊貌換新顏。駐村工作隊隊長龍明發滿懷信心地說:“我們將繼續把產業發展作為核心任務,進一步拓展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通過政策扶持、創業指導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在社會治理方面,將持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讓所德村真正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