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李明瀟 龍堯
“我手中的發飾采用的是疊布繡工藝,繡的是我們苗寨重重疊疊的大山;下面搭配的銀飾是多子多福的小蓮蓬,上面是一個中國結,寓意非常好,直播間的朋友喜歡可以直接下單了,數量不多哦?!痹凇芭霖惞に嚒钡闹辈ラg里,小飾品琳瑯滿目、種類繁多,苗繡非遺傳承人龍利娥正在給網友熱情講解手中的苗繡工藝飾品。
自幼受到家中老人的熏陶,龍利娥在7歲時,就開始拿起繡花針學習苗繡,到10歲就已經能夠獨立完成一件刺繡作品,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掌握多種刺繡針法。
在做小飾品之前,龍利娥做的是民族風服裝生意。在售賣服裝時,她發現很多顧客對搭配的苗繡飾品特別喜愛,而這些小飾品她自己就可以做出來。
服裝行業太“卷”,嗅到這個商機,龍利娥打算另換賽道。
2021年,龍利娥成立了湘西州帕貝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她所設計的產品種類多樣,包含苗族服飾、裝飾畫、抱枕、小飾品,以及各類生活用品。當產品形成規模,客流量也急劇增加,2023年,龍利娥把廠房搬進了花垣縣吉衛鎮,由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帕貝苗繡傳習所就業幫扶車間正式成立。
傳習所占地近800平方米。如今,每天都有幾十位繡娘圍坐在一起繡花,她們來自龍潭、石欄、補抽等村,都是留守在家的婦女。
傳習所采用靈活的就業方式,繡娘們可以把半成品帶回家中刺繡,按時交回即可。計件工資讓她們的收入有了保障,最多每月能拿到2700元。農忙時節,她們可以專心務農;農閑時分,又能拿起針線增加收入。這種貼心的安排,讓她們既能照顧家庭,又能獲得經濟獨立。特別令人感動的是,傳習所中有30多個殘疾人家庭。她們雖然身體不便,但手中的針線卻格外靈巧。傳習所每年都會組織免費培訓,讓這些特殊群體也能掌握一技之長。在這里,她們不僅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更收獲了尊嚴與自信。
“這個喜鵲報梅是大家年前在催的飾品,現在可以下單啦。” 26歲的大學生村官麻文波正用她甜美的聲音在直播間介紹著精美的苗繡飾品。這位年輕的女孩雖然因背部受傷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卻在這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白天,她在村部忙碌;夜晚,她與龍利娥一起,用直播為苗繡打開新的銷路。
直播間里,一件件精美的苗繡飾品在鏡頭前展示,麻文波親切的解說讓屏幕前的網友仿佛置身于湘西的青山綠水之間。大理、西雙版納的旅游區,甚至遠在新疆、內蒙古的商家都被吸引而來。最高時,一天的成交額能達到三四千元。這不僅是一個銷售數字,更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碰撞出的火花。
“我希望能多培養一些像文波這樣的年輕人,加入到我們直播團隊來?!饼埨鸶嬖V記者,她有一個夢想,就是讓全村人都能走上直播臺。在她的設想中,未來的苗寨將成為一個全民直播的電商村,每一位村民都能成為苗繡文化的傳播者。
在帕貝苗繡傳習所里,龍利娥每年能創造400萬元的營業額,她與麻文波為代表的繡娘是鄉村振興路上的女性縮影。
當傳統手藝與現代電商結合起來,不僅讓苗繡走出了大山,更讓村民們找到了致富的新路。每一場直播,都是一次文化的傳承;每一筆訂單,都是一份希望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