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其龍的后輩在茶園中采茶。
文\圖 團結報特約全媒體記者 張棋銘 通訊員 陳丹丹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杯古丈毛尖春茶,凝結了整個冬天的滋養與精華。它的那抹綠,賞心悅目,它的那份香,沁人心脾。
隨著氣溫不斷回升,茶葉逐漸吐露出嫩芽。古丈縣默戎鎮盤草村的3000余畝茶園里,茶農們穿梭在茶樹間,一邊唱歌一邊不停地采摘茶葉。
茶是春韻,春在茶中。從一片嫩葉到一杯好茶,不僅要好的原材料,還需獨特的制茶技藝。
古丈毛尖產于武陵山脈古丈縣境內,恰處北緯28度到北緯30度之間。古丈縣內森林密布,云霧繚繞,溪流縱橫,雨量充沛,優越的地理環境為古丈毛尖名優茶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古丈毛尖區別于其他名茶的關鍵,在于獨特的制茶工藝。攤青、殺青、初揉、炒二青、復揉、炒三青、做條、提毫收鍋等一整套古丈毛尖的制作技藝,銘刻在每個古丈制茶師傅的心里。經過八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古丈毛尖具有緊直多毫、色澤翠綠、滋味醇爽回甘、耐沖泡等特點。
羅其龍創辦的盤草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如今合作社共有社員765人,茶園面積達3900余畝,年產茶葉約1萬公斤,銷售額500余萬元,產品不僅銷售全國,還出口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地。2011年,合作社成功加入國際公平貿易組織,2023年被評為“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羅其龍是地地道道的盤草人,從小就跟隨祖父學習手工制茶。幾十年制茶經歷,羅其龍堅持傳統的手藝不能丟,匠人的心不能丟,要代代相傳。
“晚上熬夜搖青、做青,白天又要做茶、采茶,一年四季都是這樣過來的。那時都是手工制作,手腳起泡、晚上熬夜都是家常便飯。”羅其龍說道。
“我每周星期五晚上就回來,助力父母一年一度的采茶旺季,爺爺、父親的手藝我想認真學下來,雖然現階段還在學習,我相信我長大了肯定能夠超越他們。”羅其龍的孫子羅維正說道。
千百年來,這里的人們用心守護著制茶技藝,代代相傳,從不間斷。茶香悠遠流長,古丈毛尖,不僅是一個茶葉品牌,更是一個延續千年的文化符號。它承載著古丈人對茶的執著追求,見證著一代又一代茶人的匠心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