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特約全媒體記者 劉番 通訊員 彭璐
暮春三月,保靖黃金茶核心產區葫蘆鎮國茶村云霧繚繞。
3月27日清晨,2025年保靖縣委黨校中青班50名學員來到葫蘆鎮國茶村,開展保靖黃金茶產業沉浸式實踐活動。
茶壟間的“問診會”:把脈春茶生產痛點
在保靖黃金茶核心產區,村民石春梅正帶領采茶工搶抓晴好天氣采摘鮮葉。“今年春茶開采比往年晚了一周,剛開園就遇到連續陰雨,嫩芽生長緩慢,沒想到這兩天氣溫驟升,芽葉又長得太快。”這位擁有50畝茶園的資深茶農,一邊展示剛采下的“一芽一葉”,一邊向學員們道出困擾:“氣溫劇烈波動導致茶葉品相不均,雖然口感醇厚,但賣相受影響,收購價比去年有所下降。”
學員們沿著梯田式茶園仔細觀察,來自保靖縣人社局的學員周安琴掏出筆記本記錄:“當前采茶工缺口大,建議推行‘理論+實操’培訓模式,既緩解用工荒,又提升采摘標準化水平。”來自葫蘆鎮的學員瞿慧敏則關注產業生態:“市場上存在以次充好現象,必須加快地理標志認證,建立全產業鏈溯源體系。”“推廣茶園專用運輸機,降低損耗,提升茶產業運輸效率,以機械化賦能傳統茶產業升級。”農業戰線學員龍煦陽說。
農家樂里的“頭腦風暴”:解鎖茶旅融合密碼
中午時分,學員們走進“茶園人家”農家樂。原木桌椅上擺放著黃金茶花生、茶香熏肉等特色菜品。這家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與返鄉青年合資創辦的餐廳,自今年1月開業以來,已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日均營收超3000元。“現在周末包間要提前三天預訂,4月初的餐飲訂單都排滿了。”農家樂負責人石愛龍介紹時,手機突然響起新訂單提示音。
“菜品定價要突出性價比,建議推出58元/人的茶主題套餐。”來自該縣財政局的學員王光鋒說。該縣市場監管局學員彭明亮也從食品安全角度提出建議:“食材采購要建立臺賬,后廚安裝明廚亮灶系統。”政法系統學員李璜蓉則掏出手機展示短視頻平臺:“可以策劃‘采茶體驗官’活動,邀請網紅打卡,打造‘茶香國茶’話題。”
村黨支部書記石忠正翻開賬本算起細賬:“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四位返鄉青年以技術和管理、不動產入股。目前已帶動12戶村民就業,預計今年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他透露,村里正參考“保靖黃金茶宴”,計劃推出“七+N”茶元素的特色餐飲體系。
座談會上的“發展藍圖”:構建全產業鏈生態
餐后的交流會上,葫蘆鎮副鎮長羅子軒分享了葫蘆鎮茶旅融合規劃:“我們將實施‘七個一’工程——建設1個一體化綜合服務中心,打造1條茶旅精品線路,培育10家星級民宿,開發1套茶主題文化產品……”他特別提到,借助保靖縣“七百計劃”,國茶村將推進民宿集群建設,首期9棟民宿已完成設計。
學員們結合各自職能部門職責踴躍建言:縣科工信局學員黃睿建議“搭建智慧茶園管理系統,實現病蟲害預警和精準施肥”;縣農業農村局學員孫瑤提出“探索搭建平臺,助力企業拓寬市場,推動茶旅融合新業態發展”;縣財政局學員彭靜則關注利益聯結機制:“要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讓茶農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暮色漸濃時,學員們帶著滿手茶香返程。此次沉浸式調研不僅讓他們觸摸到產業發展的“神經末梢”,更引發對鄉村振興的深層思考。“保靖黃金茶產業需要在品質提升、品牌塑造、三產融合上下功夫。我們作為年輕干部,既要當好政策的‘翻譯官’,更要做好群眾的‘貼心人’。”中青班班長米操文在總結時說:“后續,中青班將圍繞標準化種植、品牌建設、茶旅融合等方面提出多條具體建議,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