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9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州生態環境局局長 向忠
各位代表: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現就全州2024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4年全州環境狀況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
2024年,全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安全穩定可控,各項約束性指標基本達到或好于州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確定的目標(以下簡稱會議確定目標)。
(一)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湘西州各縣市環境空氣質量保持長期向好態勢。2024年,參與全省考核的吉首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7.8%,PM2.5濃度27.9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69,在全省14個市州中排名第1。全州各縣市環境空氣質量均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均達到會議確定目標。
(二)水環境質量穩固保持達標率100%。2024年,全州39個國、省考核斷面Ⅲ類水質達標率100%,全州14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面完成會議確定目標。湘西州水質改善幅度排名全省前列。
(三)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2024年全州完成重點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33個,完成優先監管地塊現場管控52個,全州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6.12%,全州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
(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整體優良。全州自然生態狀況總體保持穩定,生態質量指數穩定達到一類標準。打造“五彩森林”,全年完成石漠化、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等建設工程和面上造林54.22萬畝,植樹428.9萬株。全州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比24%,自然保護地面積占比15.69%,森林覆蓋率60.3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生態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化解。全州生態環境風險整體安全可控,生態環境領域實現了“三個不發生”,即不發生較大以上的環境污染事件和生態破壞事件、不發生因環境污染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不發生影響惡劣的生態環境輿情事件。未發生核與輻射安全事故,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可控。
二、2024年生態環境保護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2024年全州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歷經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生態環境系統專項巡察等檢驗,成功完成酉水流域水體異常處置,全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制定實施《2024年湘西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效達標、保優爭先”工作方案》,“春風行動”“夏季攻勢”“利劍行動”“守護藍天”四個專項行動貫穿全年,投入污染防治資金3億元,完成“夏季攻勢”省定任務162項,污染防治攻堅各項任務全面完成。一是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開展“守護藍天”重點行業領域排查幫扶整治工作,幫扶企業91家。開展揮發性有機物、車檢機構、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設施檢查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排查企業737家,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129份,立案查處17家。開展重點行業企業提效減污“創A創B”專項行動,瀘溪藍天高科有限責任公司成功申創B級企業。組織重點行業企業申報中央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資金,入庫項目4個,申報項目治理獎補資金1203萬元。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開展地表水監測斷面綜合整治,完成全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建檔工作。開展水污染專項整治工作,完成14個縣級及以上水源地、27個“千噸萬人”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完成農村“千人以上”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任務76個。持續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整治任務54個,組織申報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項目7個,獲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8000萬元。三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以變更為“一住兩公”的地塊為重點,依法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完成重點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33個。源頭把控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開展耕地周邊污染源排查整治,完成企業整治5家。開展重點地塊優先監管,依法落實調查和風險管控措施52個。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農村環境整治任務67個,排查治理農村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48處。推動1個項目進入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2個農村環境整治項目納入省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項目,2個地下水項目通過省級評審,推薦進入中央項目儲備庫。四是不斷強化固體廢物污染治理。積極推進尾礦庫污染防治、危險廢物監管等工作,排查尾礦庫環境風險隱患174座,強化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完成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現場評估182家,建設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試點6家,安全處置利用危險廢物32.05萬噸。高標準建設“無廢細胞”,成功創建吉首首創公司為“無廢工廠”、花垣十八洞景區為“無廢景區”、保靖縣人民醫院為“無廢醫院”。
(二)穩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建立健全“州領導聯縣包片督辦”工作機制,州委、州政府領導帶隊現場督導,全州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取得卓越成效。一是歷年問題逐漸銷號清零。2017年至2023年,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以及長江經濟帶、省生態環境警示片和專項督察等交辦反饋我州問題563個,目前已整改銷號545個,整改率96.8%,歷史遺留問題得到逐步解決。二是圓滿配合完成2024年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2024年,湘西州經歷了第三輪中央和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累計辦結中央督察組交辦群眾信訪舉報問題53個、省督察組交辦群眾信訪舉報問題93個,移交責任追究問題3個,為全省交辦信訪件最少的市州,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我州為全省未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通報典型案例的3個市州之一,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進一步提升。三是花垣縣“錳三角”礦業污染綜合整治取得突出成效。以最堅定的政治態度、最堅強的信心決心,保持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強力推進礦業污染綜合整治,省定22項年度任務已完成并銷號,累計投入整治資金10.1億元,封堵礦硐1195個,綜合整治尾礦庫26座,2024年4月11日,生態環境部舉辦的“錳三角”污染整治工作交流會在花垣縣順利召開,整治工作成效得到國家部委、相關省市的充分肯定。8月8日,毛偉明省長在花垣縣“錳三角”礦業污染綜合整治專題會上,對花垣縣礦業整治工作給予“協同推進有力有效,污染整治成效明顯,轉型發展穩步推進”的高度認可。
(三)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發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更新成果。一是強化源頭防控。嚴格執行長江經濟帶負面清單、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和產業園區準入清單及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落實“兩高”項目節能審查前置制度,全年共審批建設項目73個,核發排污許可證101張。二是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定期開展環評文件質量核查,嚴厲打擊環評弄虛作假行為,提高環評質量,開展環評文件技術復核2次,共抽取環境影響報告書(表)70份,備案環境影響登記表100份。督促指導全州316家持排污許可證單位按時按質提交年度執行報告,提高排污單位“持證排污、依法排污”的意識,將排污許可管理制度落到實處。三是提高服務質效。在大幅縮減審批時限的同時,不斷簡化審批程序,優化審批流程,推行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受惠6個省級產業園區15個建設項目。取消環評審批與污染物總量指標掛鉤政策,惠及企業22家,惠企金額242萬元。堅持服務提升,主動靠前行動,主動上門服務企業(項目)100余人次。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重大投資項目,按照“特事特辦、容缺受理”原則,容缺受理重點建設項目7個。
(四)持續放大生態湘西優勢,推進美麗湘西建設全面提質升級。制定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美麗湘西建設提質升級的意見》,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人居環境提質、美麗產業升級、淳美民風涵養、和美城鄉共建“五大工程”,努力繪就生態秀美、環境優美、產業富美、民風淳美、城鄉和美的美麗湘西新畫卷。一是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推動各縣市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保靖縣完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申報,涂乍河上榜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設清單,鳳凰縣、花垣縣十八洞村分別完成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自評估。花垣縣十八洞村“兩山”創建經驗入選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案例。二是實施林業碳匯。完善林業碳匯項目備選資源數據庫,出臺《湘西州林業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實施方案》,森林固碳價值測算達4.67億元/年。花垣縣被確定為全省2024年度“湘林碳票”7個市縣(區)應用先行區之一。龍山、瀘溪、古丈縣入選歐投貸款湖南森林提質增效示范項目。三是全域推行生態損害賠償。建成全省首個市州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專家庫,全州累計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428件,辦結409件,辦結率95.56%,達省考核目標,是全省首個完成縣市六類案件全覆蓋的市州,辦結率位居全省第一。永順縣25家采石場非法破壞林地及侵占農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獲評第二批省級十大典型案例,湘西州生態損害賠償“一拖一”工作經驗獲全省推介,花垣縣文華錳業有限責任公司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被上合組織總檢察長會議列為中國公益訴訟三大案例之一。四是營造濃厚的綠色宣傳氛圍。成功承辦2024年六五環境日湖南主場活動,州委書記、州長聯合發表《精彩繪就美麗中國建設的湘西畫卷》署名文章,湘西州9個縣市(區)、6個州直部門生態環境亮點特色工作刊登團結報專刊同步發布,多角度、全方位展現州域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效。開展美麗系列宣傳,生態環境部在全國推廣鳳凰縣《沱江與古城的四季之歌》美麗河湖典型案例。花垣縣、永順縣、保靖縣、古丈縣、龍山縣、吉首市入選省級美麗鄉村典型案例,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五)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進一步深刻領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意義、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牢牢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不斷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化治理體系。一是加強生態環境法制建設工作。積極配合省、州人大常委會,開展大氣污染防治“一法一條例一規定”、土污染防治及水污染防治執法檢查,認真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推動各項法律制度有效落實。二是著力打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最后一公里”。生態環境體制改革平穩有序,全州環保機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縣市環保機構統一上收州級管理,在全州115個鄉鎮街道設立生態環境機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三是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將28家守法企業納入執法正面清單,對清單內企業實施非現場檢查,減少現場執法檢查,依法辦理免罰減罰輕罰案件84件,減免罰款金額1590.41萬元。企事業環保信用不斷提升,96家省級參評企事業單位環保信用評價合格率為92.7%,9個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218家州級參評企事業單位環保信用評價合格率達100%。
(六)全面加強生態環境隊伍建設,鍛造生態環保鐵軍。持續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著力提高抓落實本領,持續強化作風建設,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一是嚴格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啟動“雙隨機”抽查機制,抽查監管對象1918家次,全州辦理生態環境違法案件177件,受理信訪投訴290件,發現并查處“兩打”環境違法行為26起,移送行政拘留3起。檢查第三方環保機構46家,查處弄虛作假機構2個,處罰金額47.8萬元。二是強化隊伍自身建設。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不動搖,全面加強機關黨的建設,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全面開展黨紀學習教育,順利配合完成省委巡視辦與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對全州生態環境系統開展的專項巡察。三是干部隊伍力量不斷提升。全力推動生態環境隊伍建設,積極參與全省生態環境法律知識競賽和技能比武等實戰演練,先后涌現出一批表現突出集體和個人。湘西州生態環境系統在省“兩打”專項行動、省大氣監督幫扶、省生態環境法律知識競賽中榮獲表現突出集體,5名參與人員獲表現突出個人,在生態環境部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工作中,11名參與人員全員受到部級通報表彰。
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州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是很穩固,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遠。湘西州環境空氣質量一直排名全省前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建筑施工工地揚塵治理、道路交通污染防治、秸稈禁燒管控、餐飲油煙、煙花爆竹禁燃等政策執行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歷史遺留環境問題整改任務重。花垣縣“錳三角”礦業污染綜合整治在2025年將要迎接生態環境部終期評估,處于“啃硬骨頭”階段,歷年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還有存量生態環境問題尚未解決,離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距離。三是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還需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上仍有差距,全州城鄉污水管網雨污錯接、混接普遍存在,新改建污水管網仍有大量工作需要持續推進。
四、2025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及打算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的決戰之年,也是推進美麗中國、美麗湖南、美麗湘西建設的重要一年。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和州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打造“三區兩地”、建設“五個湘西”,為全州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力。按照“一二三四五六七”的工作部署,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錨定一個目標。錨定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提效達標、保優爭先”目標,推動實現全州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環境空氣二級標準,國省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0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二是履行兩項職責。積極爭取湘西州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設立。履行好統籌協調、監督管理兩項職責。做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向美麗湘西建設轉變的有效銜接,科學謀劃湘西州生態環境“十五五”規劃,積極強化項目儲備。三是貫徹三大方針。貫徹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三大方針。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四是唱好四季歌。唱好“春風行動”“夏季攻勢”“利劍行動”“守護藍天”四季歌,開展大氣特護期“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治理大氣污染,持續不斷地助力改善全州生態環境質量。五是打好五場硬仗。堅決打好中央交辦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政治仗、污染防治攻堅仗、中央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翻身仗、數據造假殲滅仗、能力提升持久仗。有效推動解決全州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六是突出六項重點任務。突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高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守牢美麗湖南建設底線、健全美麗湖南建設保障體系六項重點任務。加快“無廢城市”建設,深入開展重點行業企業提效減污“創A創B”專項行動,全力完成“錳三角”礦業污染整治任務,圓滿完成生態環境部終期效果評估。七是實現七個全面提升。全面提升政治站位、全面提升黨建水平、全面提升業務素養、全面提升工作作風、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全面提升工作質效。以更高站位、更大決心、更強舉措、更實作風,強攻堅、補短板、提質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美麗新湘西。
新的一年,我們將在州人大的監督支持下,進一步開拓進取、攻堅克難,以建設美麗湘西為目標,更加奮發有為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力完成目標任務,保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排名全省前列,為全面建設現代化新湘西作出新的貢獻!
名詞解釋
1.環境空氣質量國家二級標準:依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對區域進行的功能劃分中的一個等級。在這一標準下,空氣質量被認為是可接受的,除極少數對某種污染物特別敏感的人群之外,對公眾健康沒有危害。
2.PM2.5: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
3.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是描述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狀況的無量綱指數,綜合考慮了《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中規定的:SO2、NO2、PM10、PM2.5、CO、O3等六種污染物污染程度,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值越大表明綜合污染程度越重。
4.“五彩森林”:以義務植樹活動為抓手,以彩葉樹種和特色花卉為主,通過“造、封、補、改、修、管”等綜合措施,著力建設“萬畝楓香、萬畝紫薇、萬畝黃櫨”紅色走廊,“萬畝欒樹、萬畝銀杏、萬畝水杉”黃色走廊,“萬畝櫻花、萬畝桃花、萬畝茶花”粉色走廊,構建起“自然、多彩、連通”的“紅、黃、粉、綠、青”生態廊道,即“五彩森林”。
5.重點行業企業提效減污“創A創B”專項行動:全面梳理重點行業企業生產治理現狀和環保績效提升短板,建立健全“督政查企”和“幫扶激勵”工作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對標整治和全流程提級改造,提升行業整體治污水平,夯實重污染天氣差異化減排成效。
6.“一住兩公”地塊:指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7.“無廢細胞”:指為貫徹落實“無廢城市”建設相關理念,采取有效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培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社會生活單元。這些單元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飯店、商場、社區、村鎮、家庭等各類生產生活單元。
8.“無廢工廠”:企業通過“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污染排放控制”的綠色生產方式,最大程度減少固廢對環境的影響。
9.“無廢景區”:通過將景區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理,從而使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景區管理模式。
10.“無廢醫院”:通過一系列措施推進固體廢物(包括醫療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生活垃圾等)的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置,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無廢醫院不僅關注廢物的減少,還強調廢物的有效利用和安全處置,推動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活方式的醫療衛生機構。
11.“湘林碳票”:湘林碳票是湖南省在林業碳匯領域的一項創新舉措,它是對林業碳匯量進行量化、確權和交易的一種新型權益憑證。通過科學計量和核查,將試點地的林業碳匯量轉化為可交易的資產,為林業碳匯項目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12.生態損害賠償“一拖一”工作經驗:即一名局領導領辦一起行政案件,拖出一件生態環境損害案件線索;一名局領導經辦一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熟悉一套工作流程;一名局領導督促一個縣直部門辦案,凝聚一股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合力。
13.“雙隨機”抽查機制:隨機抽取被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的抽查監管機制。
14.“兩打”專項行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污染源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